[实用新型]机械加工冷却液油雾油烟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45258.7 | 申请日: | 201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隆峰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加工 冷却液 油烟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冷却液油雾油烟净化装置,主要用于净化回收机械加工时产生的油雾和油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环境尤其是机加工车间中,油雾油烟弥散轻微的会让现场工作人员身体不适,严重的则会使人产生头晕呕吐甚至哮喘。而油雾油烟弥散在加工机床内部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机床的寿命,积聚在车间的地面以及排风管道中也给工厂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油雾油烟净化技术主要分为离心式净化、介质式净化以及静电式净化三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来说,离心式净化效率低、能耗高、震动大,但是造价比较便宜;介质式净化效率高但是耗材较多,维护成本较高;静电式效率高、能耗低、无耗材但是需要定期清洗。均不能有效地净化机加工油烟油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械加工冷却液油雾油烟净化装置,以满足净化机加工油烟油雾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和安装在该外壳内的过滤装置,在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粗滤单元、油雾预过滤单元、静电净化单元和风机,粗滤单元与进气接口相邻。
在所述的静电净化单元与风机之间设有活性炭过滤单元。
所述的粗滤单元为多层金属网或由铝材缠绕编织而成。
所述的油雾预过滤单元由两排X形型材间隔错位排列组成,该X形型材的截面由两个C形的金属型材背对背组成,一排的X形型材一侧的两端分别位于另一排的X形型材的、与其相邻的两个X形型材的C形的口内;该X形型材纵向设置,其上下两端与单独设置的框形壳体或所述的外壳的上下面连接。
在所述的外壳的对应于粗滤单元和油雾预过滤单元的下面设有集油槽。
所述的过滤装置插装在外壳一侧的预留口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介质式过滤和静电式过滤组合的方式,所以具有以下优点:
1、过滤效率高:对于0.3μm以上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
2、无耗材:除了特殊场合下使用的活性炭过滤外,所有过滤滤芯都是金属制品,使用寿命长并且无需更换,只需定期清洗即可;
3、能耗低:由于采用静电式过滤方式使得风阻变小,对比同等风量的其他方法所需使用的电机功率更小,能耗更低;
4、回收性能:通过组净化后的油雾油烟由单独的储油槽储存或者直接流回机加工设备中,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5、健康环保: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入车间,既减轻了对操作员工的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对机器尤其是电子设备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无活性炭过滤)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有活性炭过滤)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和图2中的油雾预过滤单元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6安装在该外壳内的过滤装置,在该外壳6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进气接口7出气接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从左端至右端依次布置的粗滤单元1、油雾预过滤单元2、静电净化单元3(图1所示的实施例)和风机5,粗滤单元1与进气接口7相邻。
还可根据使用要求在所述的静电净化单元3与风机5之间装有活性炭过滤单元4(图2所示的实施例)。
所述的粗滤单元1为多层金属网或由铝材缠绕编织而成。
参见图3和图4,所述的油雾预过滤单元2由两排X形型材22间隔错位排列组成,该X形型材22的截面由两个C形的金属型材背对背组成,上面一排的X形型材22的下侧的两端分别位于下面一排的X形型材22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X形型材的C形的口内,这样在相邻的X形型材22之间形成了一个近似S形的间隙23,当气流通过该S形间隙23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极大的表面张力,在张力的作用下气流产生旋风效应,在旋风效应的作用下气体中的颗粒污染物在X形型材22的表面聚集析出。该X形型材22纵向设置,其上下两端与单独设置的框形壳体21(或所述的外壳6)的上下面连接。
在所述的外壳6的对应于粗滤单元1和油雾预过滤单元2的下面设有集油槽9,收集的油可以重复使用。
所述的各粗滤单元1、油雾预过滤单元2、静电净化单元3和活性炭过滤单元4可以制成独立的结构,分别插装在外壳6一侧的预留口内,每一单元都可以单独拆卸或安装,便于维修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隆峰,未经李隆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混合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高负压空气过滤滤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