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39566.9 | 申请日: | 2010-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9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聂亮;汪泉;李波;沈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交通工具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趋势。电动交通工具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当电动交通工具的电能将要用尽时,需要补充电能。如何为电动交通工具提供电能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能够使其工作的电池是电动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而如何进行大规模电池的充电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充电机的存放,并可以实现为电池充电。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充电支架、充电机以及用于进行充电机的电能传输的充电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充电支架以及充电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充电机设置于用于进行充电机存放的充电支架上;
所述充电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进行充电机存放的摆放框。
所述外壳包括:面板、背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底板;
所述面板、背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底板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外壳。
还包括:用于进行充电装置内环境参数控制的辅助单元,所述辅助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充电连接单元设置于背板上,该充电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机连接接口,所述充电机连接接口与充电机的正负电极连接。
所述充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进行充电机电能输出的供电接口,充电机连接接口通过电缆连接所述供电接口。
所述摆放框的规格为:5×4;所述充电机连接接口的数量为20。
所述辅助单元包括:用于进行装置内部温度调节的温度控制器和/或用于进行装置内部湿度调节的湿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和/或湿度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面板通过卷闸门实现,所述卷闸门的滚筒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前侧。
所述左右侧板部分突出出背板之外,突出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拖动手柄。
该装置还包括: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装置固定的固定机构。
所述充电支架包括预设数量个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立柱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各个摆放框。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充电机状态数据、温湿度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外壳和充电支架实现了多个充电机的设置,并且为充电机分别设置充电机连接接口,进而连接供电接口,从而可以同时为多个电池充电,解决了为多个电池同时充电的问题;
再有,通过拖动手柄的设置,可以方便充电装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和接口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一种应用场景示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实现。
如图1所示,该充电装置包括:外壳11、充电支架12以及充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
所述充电支架12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中,所述充电机设置于用于进行充电机存放的充电支架12上;所述充电支架1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进行充电机存放的摆放框121。另外,最好为每个充电机单独设置摆放框,以便更好的进行充电机的存放。
所述充电机可以通过AC/DC模块等实现,从而将交流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供电接口传输给需要充电的电池等。所述充电机的功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自主设定,例如为4KW等,这里不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支架12包括预设数量个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立柱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各个摆放框121。
其中所述摆放框的规格这里并不限制,例如可以为:5×4等;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充电机的大小进行设定。
所述外壳11包括:面板(图中未示出)、背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顶盖(图中未示出)以及底板114;所述面板、背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顶盖以及底板114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外壳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9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键盘输入系统、输入设备、转接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按键与键盘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