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35557.2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金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8/52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丁美和 |
| 地址: | 26622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拉拽式 平衡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带可折叠端框平板型集装箱的平衡机构,既改善这种集装箱结构,又有良好的端框平衡效果,具体说是一种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
(二)背景技术
带可折叠端框平板型集装箱是一种没有顶板和侧板,且端框可以折叠卧倒到底座上的平板型集装箱。可折叠端框立起时,便于货物装卸和运输。可折叠端框卧倒到底座上时,多个空箱叠起以减少运输体积。
在带可折叠端框的平板型集装箱中,安装有平衡机构,其产生扭矩用以平衡端框重力对其回转轴心形成的扭矩,使端框容易绕其回转轴心旋转,完成端框的卧倒或竖起。现在采用的弹簧直拉式平衡机构中,弹簧在端框上的拉力作用点要低于端框的回转轴心,才能产生平衡扭矩,这样集装箱底座高度较高,空箱运输体积较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点,提出一种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安装在可折叠端框的平板型集装箱中,使弹簧拉力改变方向后拉拽端框,在拉力作用点高于端框回转轴心情况下,产生平衡扭矩,以降低集装箱的底座高度和空箱运输体积。
本实用新型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安装在带可折叠端框平板型集装箱内部两端,其特征在于采用中心固定的链轮9,链轮通过链轮座7固定连接在底座2端面的端梁8上,链条10绕过中心固定的链轮9,一端固定在端框1的拉力作用点4上,另一端连接弹簧12,弹簧12与链条10连接,向内牵引链条10,弹簧12另一端固定在底座2内。弹簧的拉力经链轮9变换方向后拉拽端框1,形成对端框回转轴心E的平衡扭矩,以平衡端框1的重力C对回转轴心E形成的重力扭矩,使端框1容易绕其回转轴心E转动,完成卧倒和竖起过程。
链轮9的垂直位置高于端框回转轴心E并靠近底座2的顶面,链轮9的水平位置接近底座2端面的端梁8。受弹簧12向内牵引的链条10从链轮9的下面绕过链轮。在端框卧倒具有最大重力扭矩时,弹簧12的拉力最大,经变向后与端框回转轴心E的力臂最大,从而产生最大的平衡扭矩。在端框1转到垂直位置,端框重力扭矩因端框1的重力C的作用线从回转轴心E的内侧转到外侧,使重力扭矩变换方向时,链轮9也使拉力作用线D的方向改变,使平衡扭矩也改变了方向。
链轮9和弹簧12放在底座2的内部,受到保护,链条10连接端框1的拉力作用点4位于底横梁3的下底面。在装货状态,也就是端框1处于垂直状态时,链条10位于端框底横梁3下面,受到保护,避免货物碰撞。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结构合理、巧妙,该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安装在可折叠端框的平板型集装箱中,能使弹簧拉力改变方向后拉拽端框,在拉力作用点高于端框回转轴心情况下,产生平衡扭矩,用以平衡端框重力对其回转轴心形成的扭矩,使端框容易绕其回转轴心旋转,完成端框的卧倒或竖起,便于货物装卸和运输,并降低了集装箱的底座高度和空箱运输体积。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安装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的可折叠端框的平板式集装箱的俯视图,其中右侧端框卧倒,左侧端框竖起。
图2是图1的主视图,其中左端为图1中的A-A局部剖视,右端为图1中的B-B局部剖视。
图3是图2中G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H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表示的机构中,端框从竖直向卧倒方向转动了一个角度。
图2、图3、图4和图5中,链轮、链条和弹簧是简易画法。
图6是一种现有技术带弹簧直拉式平衡机构的可折叠端框的集装箱,左面端框卧倒,右面端框竖起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F处局部放大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中安装弹簧变向拉拽式平衡机构的可折叠端框的平板式集装箱,由两个端框1和一个底座2组成。端框1竖起时可以装货;端框1卧倒时,具有空箱运输体积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黄海集装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