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齿板限位的开闭式三轮滑板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1207.9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4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牟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均国 |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唐超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限位 开闭 三轮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齿板限位的开闭式三轮滑板车。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现有的三轮滑板车由于车架位置无限位装置,导致滑板车在静止与滑行过程中,方向不稳定,难以把握;同样,车架下直接安装前轮也导致骑行时不稳定,对初学者有可能左踏板和右踏板可能向一个方向跑而无法控制,即使对于已经学会者也会因为左铰连轴和右铰连轴存在的相对位移而导致方向不稳定,晃动而推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带有齿板限位的开闭式三轮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齿板限位的开闭式三轮滑板车,车把插入前轮架中,用锁紧卡固定,车架上、下各有一个轴承,左车梁前端的左铰连轴转动连接左轴销,右车梁前端右铰连轴转动连接右轴销,左车梁后端上方安装左踏板,右车梁后端上方安装右踏板,其特征在于前轮架安装在车架上,前轮安装在前轮架下方,左车梁前端转动连接的左铰连轴上固定安装左齿板,右车梁前端转动连接的右铰连轴上固定安装右齿板,左齿板与右齿板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左齿板与右齿板的啮合,左踏板、右踏板就不会晃动、不稳,更不会由于初学者使用时发生左踏板和右踏板向一个方向偏移的可能,且由于左踏板或右踏板的任何晃动都会传导到左齿板或右齿板上,而左齿板或右齿板的任何转动都会通过啮合传导到右齿板或左齿板上,从而彻底消除左踏板、右踏板的任何晃动,解决了方向不稳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向稳定,骑行安全,成本也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图2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
车把1插入到前轮架4中,用锁紧卡3将二者固定,刹车装置2安装在车把1上;前轮架4安装在车架5上,车架5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图中省略,未画),该二轴承与前轮架4转动连接,前轮架4下方安装前轮7,刹车片6安装在前轮架4上、靠近前轮7边缘;左车梁12前端左铰连轴8通过左轴销17与车架5转动连接,右车梁13前端右铰连轴11通过轴销18与车架5转动连接,左车梁12后端上方固定安装左踏板15,右车梁13后端上方固定安装右踏板14;在左铰连轴8上固定安装左齿板9,在右铰连轴11上固定安装右齿板10,左车梁12、右车梁13后端下方安装有后轮16。
应用本实用新型描述:
应用时,左踏板15向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左车梁12、左铰连轴8,带动左齿板9顺时针转动,因为左齿板9与右齿板10啮合,因此带动右齿板10逆时针转动,右齿板10通过右铰连轴11、右车梁13,使右踏板14也必须向外(逆时针方向)转动,左踏板15、右踏板14同时向外;当左踏板15向内(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左车梁12、左铰连轴8,带动左齿板9逆时针转动,从而也通过右齿板10、右铰连轴11、右车梁13,使左踏板14也向内转动;同样,当右踏板14也进行上述向外或向内运动时,左车梁12和左踏板15也同时向外或向内运动。因此,不仅保证左车梁12、左踏板15和右车梁13、右踏板14同时向外或向内转动,避免左车梁12、左踏板15向外或向内转动时,而右车梁13、右踏板14却向内或向外转动的缺陷,而且克服了左车梁12、左踏板15向外或向内稍有一点点转动时带来的车把1的方向不稳的缺陷,反之右车梁13、右踏板14亦然。
由于左车梁12和右车梁13不可能同时向外转动到180度,因此左齿板9、右齿板10最大只要半个即可,所以小于或等于半个齿轮即可。通常情形下,左踏板15、左车梁12和右踏板14、右车梁13同时向外转动不会大于90度,所以左齿板9、右齿板10啮合范围不超过90度为佳,即左齿板9、右齿板10啮合的角度小于90度,以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者掌握和控制,并保证左车梁12、右车梁13在开闭状态下始终啮合。
方向由车把1、前轮架4带动前轮7独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均国,未经牟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