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绕线模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27745.0 | 申请日: | 201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8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庾水荣;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2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绕线模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绕制漆包线的绕线模架。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绕线机将漆包线绕在绕线模架上,再通过绕线模架的“脱模”获得漆包线圈。传统的绕线模架大多是光滑的,采用这种绕线模架的绕线机在绕制漆包线圈时,漆包线之间难以排列整齐,线与线之间很容易交缠在一起,这会降低所绕制的漆包线圈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绕线模架以获得漆包线排列整齐的漆包线圈。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漆包线绕线模架,包括外表面为弧形的模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本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在绕线时收纳漆包线的线槽,所述多个线槽沿着所述模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线槽可以为弧形、三角形(图4)或梯形(图5),但从节约材料和绕线方便的角度考虑,所开设的线槽优选为圆弧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架本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且相互之间距离可调的一对弧形模块。当绕制漆包线圈时,首先使所述的一对弧形模块张开,将漆包线绕在两模块上;当漆包线圈绕至规定尺寸后,再将两模块距离拉近,取下漆包线圈,即经过所谓的“脱模”过程得到绕制好的漆包线圈。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绕线模架在绕制漆包线圈的外表面上开设用于收纳漆包线的线槽,避免了漆包线在绕线过程中发生交缠、紊乱,从而可获得漆包线排列整齐的漆包线圈,提高了漆包线圈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且线槽形状为圆弧形的绕线模架外观图。
图2是图1的A-A左视剖面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绕线模架绕制漆包线时的脱模过程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且线槽形状为三角形的绕线模架外观图。
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且线槽形状为梯形的绕线模架外观图。
其中:1、模架本体;10、模块;2、线槽、3漆包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绕线模架适合绕制线径2毫米的漆包线圈。
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绕线模架包括外表面为弧形的模架本体1,在模架本体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在绕线时收纳漆包线3的线槽2,所述多个线槽2沿着所述模架本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按照本实施例,所述线槽2的形状为弧形,该弧形按直径2~2.1毫米开设。
按照本实施例,所述模架本体1还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且相互之间距离可调的一对弧形模块10。
如图3所示,当绕制漆包线圈时,首先使所述的一对弧形模块10张开,将漆包线3绕在两模块10上;当漆包线圈绕至长度为5厘米时,再将两模块10距离拉近,取下漆包线圈,即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漆包线圈。
按照本实施例所绕制的漆包线圈其漆包线排列整齐,线与线之间无缠绕,使得绕制漆包线圈的合格率大大提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