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15732.1 | 申请日: | 201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广;李川;黄大云;李风涛;张子佳;陈敏义;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砂卡 采油 生产 管柱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生产管柱,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越来越复杂,层间差异大,合采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机械分层开采已经成为挖掘层间潜力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目前,油田常用的机械分采生产管柱,因为工艺管柱结构配套不完善,在出砂井中适应性较差,出砂层常常将卡层封隔器埋死,检泵时管柱被卡死而提不动,导致油井大修,作业成本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下分采管柱时,一般提前在卡层封隔器上部加提拉式和反扣式安全接头,由于安全接头的结构限制,提拉式安全接头在活动管柱解卡中容易自动释放,达不到活动解卡的目的;反扣式安全接头则常因预紧力过大导致管柱在发生砂卡时根本转不动,从而无法释放。这两种安全接头既不能有效地解决油井砂卡管柱的问题,也不能为管柱的后续措施提供便利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油生产管柱存在的砂卡后管柱被卡死而提不动、解封难,导致油井大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该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管柱结构合理,即能满足封隔器的坐封要求,又能保证生产时管柱上下连通、油套连通;管柱安全可靠,便于解封操作;管柱配套释放装置和安全接头,在解封不利的状态下,释放装置可为管柱释放一定的空间,提供封隔器解封的空间;安全接头为管柱后期采取措施提供便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包括空心丢手管柱、插入式采油管柱,空心丢手管柱的密封管、空心桥塞、丢手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空心丢手管柱位于生产层与控制层之间,空心桥塞坐封并卡在套管壁内上;插入式采油管柱的丝堵、筛管、芯管、安全接头、压差式常通阀、释放装置、自验封封隔器、压差式油套连通阀、抽油泵、油管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芯管穿越空心丢手管柱的密封管,芯管与密封管之间安装有径向密封装置;芯管下端连接的筛管位于生产层;自验封封隔器位于控制层上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包括空心丢手管柱、丢手式采油管柱,空心丢手管柱的密封管、空心桥塞、丢手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空心丢手管柱位于生产层与控制层之间,空心桥塞坐封并卡在套管内壁上;丢手式采油管柱的芯管、安全接头、压差式常通阀、释放装置、丢手自验封封隔器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芯管穿越空心丢手管柱的密封管,芯管与密封管之间安装有径向密封装置;芯管下端位于生产层;丢手自验封封隔器位于控制层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新型释放装置,配套使用安全接头,使得管柱结构简单、方便,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又有利于管柱解封及后期的管柱措施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2.抽油泵,3.压差式油套连通阀,4.自验封封隔器,5.释放装置,6.压差式常通阀,7.安全接头,8.丢手,9.空心桥塞,10.芯管,11.密封管,12.筛管,13.丝堵,14.丢手自验封封隔器,15.套管,16.生产层,17.控制层,18.插入式采油管柱,19.丢手式采油管柱,20.空心丢手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包括空心丢手管柱20、插入式采油管柱18。空心丢手管柱20由密封管11、空心桥塞9、丢手8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组成。插入式采油管柱18的丝堵13、筛管12、芯管10、安全接头7、压差式常通阀6、释放装置5、自验封封隔器4、压差式油套连通阀3、抽油泵2、油管1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防砂卡采油生产管柱包括空心丢手管柱20、丢手式采油管柱19。空心丢手管柱20由密封管11、空心桥塞9、丢手8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组成。丢手式采油管柱19的芯管10、安全接头7、压差式常通阀6、释放装置5、丢手自验封封隔器14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压差式常通阀6采用本发明人研制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0720305359.5),安全接头7采用本发明人研制的专利产品(专利号:200920277614.9)为管柱后期采取措施提供便利条件;释放装置5的作用为,在解封不利的状态下,其能够为插入式采油管柱18或丢手式采油管柱19释放一定的空间,为封隔器解封创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5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轨道执行单元
- 下一篇:正方形纸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