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95332.4 | 申请日: | 201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4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旺;刘建斌;陈敏;汪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7/36 | 分类号: | F22B37/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垂直 外护板包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锅炉炉墙中,炉膛前后左右四面墙的外护板在转角处的连接结构通常使用一块钢板连接。两侧的外护板形成一个直角,彼此不连接。用一块金属板折弯成L型,L型的两边分别与两边的外护板用螺钉紧固连接。在锅炉工作时,炉墙的外护板随着水冷壁的膨胀而膨胀,两侧墙的外护板之间的距离加大,包角板由冷态时的直角被拉伸为钝角。
在实际的运行中发现,包角板在热态时受到拉伸,冷态时被带回原状。由于对锅炉膨胀的吸收是靠平板本身的变形来实现的。在膨胀变大时,包角板会出现拉裂的情况。在锅炉反复停炉起炉过程中,包角板很难恢复原状,反复的塑性变形也很容易导致包角板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断裂的外护板包角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包括包角板,其特征在于,包角板的两边分别通过位移装置连接第一外护板及第二外护板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位移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轴与第一外护板或与第二外护板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轴与所述包角板相连。
所述位移装置包括槽板设于所述第一外护板上或设于所述第二外护板上,在包角板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插入槽板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解决了外护板在锅炉启停运行时包角板变形的问题,使锅炉炉墙外护板热态和冷态时外观保持一致;解决了因外护板膨胀不畅,反复运行时容易大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外护板包角板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展开后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由包角板3、连接板4和定位轴三个部分组成。在连接板4的上方及下方开有孔,第一定位轴5穿过连接板4上方的孔与第一外护板1连接,连接板4可以围绕第一定位轴5相对于第一外护板1旋转。再用一个第二定位轴穿过连接板4下方的孔与包角板3连接,同样连接板4可以围绕第二定位轴相对于包角板3旋转。包角板3为V型的金属板,其另外一边与第二外护板2的连接方式同其与第一外护板1的连接方式。当锅炉炉膛膨胀后,其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如图4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锅炉炉墙垂直外护板包角结构,由包角板3、槽板7和连接板8组成。槽板7用紧固件紧固在第一外护板1上,连接板8用紧固件连接在包角板3上,连接板8插入槽板7中,这样形成的连接,既可以使包角板3的重量通过连接板8和槽板7传递给第一外护板1,又可以让包角板3和第一外护板1之间滑动连接。包角板3与第二外护板2的连接方式同包角板3与第一外护板1的连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5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