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钢片簧夹持结构的新型电源耦合器插座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92532.4 | 申请日: | 2010-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4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鹏 |
| 主分类号: | H01R13/10 | 分类号: | H01R13/10;H01R1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钢片 夹持 结构 新型 电源 耦合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项设计涉及扁平插头电源耦合器插座。本项设计的原理是将预紧的钢片弹簧将一对极板对内相对夹紧并嵌合在一起,电极板本身不再承担弹性元件的功能,只承担电接触功能,并能在限定的空间内相对浮动,此限定空间值大于插头极板的形位偏差值,使之工作时能与插头极板以最大面积自由贴合在一起,从而确保插头与插座极板间的接触电阻降到最低。
背景技术
扁平插头电源耦合器因其良好的结构工艺性而被国际电工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首选推荐。随着我国电力应用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对电源耦合器的负载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售作为电源耦合器的各类价格相差十几倍的高低档电源插座,其电极板的夹持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即是靠插座簧片电极自身的弹力夹紧插头电极。这种结构虽然简单易行,加工成本较低,但对其触点的有效面积而言存在先天的缺点,这种弹性开合夹持形式在理论上其触点只是点线接触,所以其接触电阻难以大幅度减小。因为插座电极对插头电极的夹持是靠自身簧片的开合,其轨迹是曲线而非平移,即便采用高精度高成本的加工工艺也无法稳定的实现极板耦合时面与面的贴合,又由于在大批量制造时必然产生的加工误差,触点的接触状态和阻值必然会有很大的变动,所以其可靠性即便是在大幅度增加工艺成本的情况下也难以大幅度提高。
由陈晓力先生设计的一种名为《扁平插头柔性连接电源插座》》的实用新型专利插座,对几十年一贯制的插座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其原理是利用箍簧将相对浮动的插座极板自由压合在插头的极片上,这使触点面积和使用可靠性都大幅度提高。本人受此启发而采用不同于其箍簧结构的钢片弹簧结构,力求使扁形插头耦合器结构更为简捷有效,具有更好的工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现有扁平插头用插座结构和《扁平插头柔性连接电源插座》实用新型专利插座的一种结构改进设计。其结构特征是:钢片簧(3)的预紧力将左夹板(1)和右夹板(2)向内压合在一起以便工作时与插头的一片极板插接耦合。钢片簧(3)还将左夹板(1)、右夹板(2)嵌合在一起,使其在与夹紧力的垂直方向的左右相对错动不超过0.4毫米。
结构的工艺要点包括:1.极板的电流引出端至接线端子部位给出足够的弹性挠度以及活动空间,使极板组在绝缘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内受到来自端子导线的阻滞力可以忽略不计,连线端子部分的结构形式与现通用标准形式相同。2.钢片簧对极板组起到辅助定位的功能。3.极板组的位置及活动空间由底座(5)和底座上盖(6)组装后所限定,见图1-3,此活动空间相对于插头极板形状和位置的误差而言有足够的空间补偿余量,见图1、图2、图3。
在本设计中钢片弹簧的采用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占用空间小,可使结构更为紧凑。2.便于零件的组装。3.节约有色金属材料。
本项设计电极间触点的形式有了质的改变,即触点由点线形式变为线面形式。实际触点面积有一个几何级数的增加,在单元用电量激增和面临资源紧张的低碳经济时代,其实用价值是广阔的。本项设计采用的的浮动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开合结构相比对于零件的加工误差敏感度大幅度降低,即产品在较低加工精度大批生产时亦能较好的保持产品导电性能的一致性及稳定性。这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电器产品来说,是一个优势。
附图说明
1左夹板
2右夹板
3钢片弹簧
4底座,材料为工程塑料。
5底座盖板,材料为工程塑料。
6插头电极板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左视图。
图1中元件右夹板(2)右侧延长部位的两个圆孔是为铆接电源线之用。连线部分因与标准插座基本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底座(4)、底座盖板(5)用螺钉连接,因与同标准连接形式相同,故在本图中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极板组由左夹板(1)、右夹板(2)、钢片弹簧(3)及右夹板(2)上铆接好的电源线等组成。钢片弹簧(3)处于预紧状态,预紧力约为弹簧最大许用张力的70%左右,其预紧力的最小值能保证插头电极在从插座中拔出时的拔出力大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值。极板组的装配是先用专用涨钳将簧片撑开,再顺序将左右极板插入撑开的簧片之中,涨钳松开之后极板组就在簧片的预紧力压合下紧紧地抱合在一起。将极板组放入由螺栓固定的底座和底座盖板所形成的绝缘活动空间后,安装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因为极板组上部在其空间内有±0.8毫米以内的活动空间,所以在插头电极插入插座耦合时两极板能顺应其位置状态而与其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鹏,未经孙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2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 下一篇:具有定位导接功能的电源转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