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工配电实训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87414.4 | 申请日: | 201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赵旭升;王永红;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工 配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习训练的模拟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工配电实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工实训是电学类专业学生必经的一个教学环节,电工实训是指学生按照具体要求将所需的元器件进行安装、配线、通电调试的实践过程。电工实训主要包括基于单一家庭照明及日常配电需求的室内照明配电实训和基于家庭与外界联网需求的弱电配电实训。室内照明实训主要使学生掌握整个家庭室内配电连接;而弱电配线实训主要使学生掌握如何使家庭中需要与外界联网的设备的弱电连接入网,通常需要设有由老师控制的总控制台来检测配电的效果和提供信号。
然而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用于学生电工实训的装置采用在平面木板或平面的网孔板上进行元器件的安装、配线,也有的采用在教室的墙面铺上木板供学生安装元器件,这些装置由于是设置在单一平面上的,所以元器件之间的布线也都在平面内完成,或者是在两个面内完成,不仅缺乏真实室内多面安装配线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性;而且不能很好的同时兼顾室内照明实训和弱电配电实训的实训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真实模拟室内多面安装配线的立体效果且能反复使用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包括实训元器件、配电连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配电实训单元,该配电实训单元包括金属型材和网孔支架,上述金属型材构成上述配电实训单元矩形框架的操作间,上述用于安装实训元器件的网孔支架设置在上述金属型材之间,上述操作间还设有供人员进出的框架门。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金属型材上设有截面为“凸”字形的安装槽;还设有与上述金属型材上的安装槽配合使用的安装固定件,该安装固定件由中心带有螺孔的矩形固定块和带有锁紧垫片的锁紧螺柱,上述锁紧螺柱一端设有与上述矩形固定块中心螺孔相配合的螺纹,另一端设有安装上述实训元器件或配电连线的安装结构。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网孔支架的网孔是倾斜的矩形孔或腰形孔。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安装结构为具有弹性的圆弧形卡口或安装环。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固定在金属型材之间的装置铭牌。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实训元件包括电表、配电箱、开关箱、白炽灯、日光灯、电风扇、开关、插座。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实训元件还包括有线电视端口、电话端口、宽带端口和可视对讲设备。
前述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控制台,上述实训元件中的配电箱、有线电视端口、电话端口、宽带端口、可视对讲设备与上述总控制台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立体的矩形框架来模仿真实的室内空间,大大的提高学生电工实训的真实性;
2、可以根据具体实训内容而作出不同的配置,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3、结构简单实用,可重复实用程度高,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的金属型材和安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的金属型材与安装固定件装配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网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总控制台和配电实训单元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标注的含义:1、金属型材,2、网孔支架,3、框架门,4、装置铭牌,5、安装槽,6、矩形固定块,7、锁紧垫片,8、锁紧螺柱,9、安装结构,10、教室,11、总控制台,12、配电实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工配电实训系统是由如图1所示配电实训单元组成的,配电实训单元的数目可以为1,也可以根据需要具体确定数目。如果是为了教师示范或考核等单人操作的使用场景,设置1个配电实训单元即可;如果是多人操作练习等其他多人同时操作的使用场景,就可以设置多个配电实训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7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