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86613.3 | 申请日: | 201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嘉容 |
| 主分类号: | E04G7/12 | 分类号: | E04G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尤其涉及可在使用时利用接头单元及固定梢与所需的管体结合成工程架,该杆体可分散该工程架的主结构所承受的应力,使其应力可均匀分布于其它主结构的立柱,而达到具有快速组装、拆卸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的工程架的接杆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常用的工程架(或鹰架)通常由多个管体所搭接而成,而各管体的两端分别具有接头,可在搭接时在各管体的接头间以焊接、螺锁或绑束的方式加以结合,从而组装出所需型态的架体。
然而由于各管体以焊接、螺锁或绑束的方式加以结合,若以焊接的方式而言会有组装手续复杂以及组装后无法拆解的情形,而若以螺锁或绑束的方式而言,虽可在组装后拆卸,但会造成组装及拆卸的手续复杂的情形。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以使其达到具有快速组装、拆卸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的缺憾,设计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以期达到具有快速组装、拆卸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其借着在使用时利用接头单元及固定梢与所需的管体结合成工程架该杆体可分散该工程架的主结构所承受的应力,使其应力可均匀分布于其它主结构的立柱,进而达到具有快速组装、拆卸及增加结构强度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包含:杆体;至少一个活动设于杆体一端的接头单元;以及活动结合在接头单元上的固定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杆体与接头单元结合的一端成扁平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头单元包含有配合枢轴与杆体活动结合的组接部、及至少两个设在组接部一个端面上的扣耳,而各扣耳分别具有一个镂空区,且其中一个镂空区的内面设有相对应的导引部,另外该固定梢活动穿设在各扣耳的镂空区中,而该固定梢两侧分别具有与导引部配合的滑槽,且该固定梢的一端具有抵靠在导引部端缘的止挡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组接部成倾斜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扣耳分别朝外侧倾斜延伸而使各扣耳间定义出卡接区。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可在使用时利用接头单元及固定梢与所需的管体结合成工程架,该杆体可分散该工程架的主结构所承受的应力,使其应力可均匀分布于其它主结构的立柱,而达到具有快速组装、拆卸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杆体 1
接头单元 2
组接部 21
枢轴 22
扣耳 23
镂空区 231
导引部 232
卡接区 233
固定梢 3
滑槽 31
止挡部 32
管体 4
限位盘 41
穿孔 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形,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1及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架的接杆结构改良,包含有杆体1、至少一个接头单元2以及固定梢3。
上述杆体1的两端成扁平状。
各接头单元2活动设于杆体1的两端,其中各接头单元2包含有配合枢轴22与杆体1活动结合的组接部21、及至少两个设在组接部21一个端面上的扣耳23,而各扣耳23分别具有一个镂空区231,且其中一个镂空区231的内面设有相对应的导引部232,其中该组接部21成倾斜状,使各接头单元2借由组接部21的倾斜状,而在各接头单元2转动时不会与杆体1的两端相互干涉,且各扣耳23分别朝外侧倾斜延伸而使各扣耳23间定义出卡接区2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嘉容,未经张嘉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