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6761.7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万国强;张鸿;万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3/44 | 分类号: | G01P3/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动式轮速传感器,特别是一种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
背景技术
被动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包括外壳和传感器内芯,传感器内芯上引出正负极输出导线,正负极输出导线分别穿经外壳上导线引引出外壳外。其不足之处是:在后期的加工封装时,需要将正负极输出导线拉紧后操作,由于正负极输出导线直接与传感器内芯上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联接,导致其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正负极输出导线与正负极接线端拉脱,使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其正负极输出导线与传感器内芯上的正负极接线端连接可靠,不易拉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包括磁圈、线圈绕组和线圈骨架,线圈绕组绕设在线圈骨架上,磁圈与线圈骨架上端连接,所述线圈骨架的口沿一侧设有若干绕线柱,线圈骨架与磁圈连接处一侧设有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线圈绕组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联接,两根正极输出导线和负极输出导线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联接,另一端分别绕经绕线柱引出线圈骨架外。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线圈骨架的口沿上设有五个绕线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第三绕线柱、第四绕线柱和第五绕线柱,正极输出导线以“S”形绕线方式绕经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负极输出导线以“S”形绕线方式绕经第五绕线柱和第四绕线柱,所述正极输出导线和负极输出导线分别从第三绕线柱下侧引出线圈骨架外。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新颖,正负极输出导线在引出外壳外之前,先在线圈骨架上的绕线柱上“S”形缠绕,在后期的加工封装工艺中,正负极输出导线的受力端不再是正负极接线端,转而由绕线柱承受。
附图说明
图1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的正负极输出导线绕线引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和2。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内芯,包括磁圈5、线圈绕组6和线圈骨架1,线圈绕组6绕设在线圈骨架1上,磁圈5与线圈骨架1上端连接,所述线圈骨架1的口沿一侧设有若干绕线柱2,线圈骨架1与磁圈5连接处一侧设有正极接线端3和负极接线端4,线圈绕组6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正极接线端3和负极接线端4联接,两根正极输出导线7和负极输出导线8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接线端3和负极接线端4联接,另一端分别绕经绕线柱2引出线圈骨架1外。所述线圈骨架1的口沿上设有五个绕线柱2,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绕线柱2a、第二绕线柱2b、第三绕线柱2c、第四绕线柱2d和第五绕线柱2e,正极输出导线7以“S”形绕线方式绕经第一绕线柱2a和第二绕线柱2b,负极输出导线8以“S”形绕线方式绕经第五绕线柱2e和第四绕线柱2d,所述正极输出导线7和负极输出导线8分别从第三绕线柱2c下侧引出线圈骨架1外。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6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电池充电时温度过高的电路及一种电池
- 下一篇:LCM背光漏光改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