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49368.9 | 申请日: | 201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鸿;刘智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宗鸿 |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郑焱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电声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声转换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100是根据库伦定律(Coulomb’s Law),也就是同时形成同性或相异的电位的两个物体间会产生推拉(push-pull)效应,借此发出声音的装置。在结构上在电极114a、114b间设置含驻极体材料的振膜(diaphragm)112,利用交变音源信号源116的交变电压使电极114a、114b与经充电的振膜112间产生静电力。当振膜112与电极114a、114b之间因交变电压产生变化,振膜112产生振动时就会推动空气发出声音。
然而根据库伦定律,两个带电物体相互作用的静电力正比于两者电荷乘积,反比于两者距离平方。因此当振膜112的静电压越大或是振膜112与电极114a、114b之间的间距越小时,产生推动振膜112的静电力也越大,电声转换效率也会随之越高。然而碍于材料特性及长时间电荷稳定性问题,振膜112的静电压提升仍有其限制,因此通常会选择以缩小振膜112与电极114a、114b之间的间距来提高效率。
但间距变小后,振膜112上的电荷将更容易因静电力吸附在电极114a、114b上,甚或振膜112的振动拍打电极114a、114b等情况而被电极114a、114b导引出去,且该接触拍打也将伴随高失真度、寿命等负面问题。
此外,外部的静电与湿气也容易影响到驻极体振膜的电荷特性,而导致降低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寿命与稳定度。
再者,由于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具有小体积的优点,因此常使用在小型的电子产品中。然而其局限的空间常因振膜无法轻易推动空气,限制了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电声转换效率。
因此如何改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来克服上述缺点,进而提高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寿命与转换效率,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包含有第一多孔复合电极、支撑件、驻极体振膜与第一调整件。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多孔复合电极上。驻极体振膜的固定部固定于支撑件上。第一调整件设置于第一多孔复合电极与驻极体振膜间,使固定部与驻极体振膜位于第一调整件的调整部形成一段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包含有一对多孔复合电极、支撑件、贯穿孔、驻极体振膜、第一调整件与薄膜。
支撑件设置于多孔复合电极之间。贯穿孔位于支撑件,并贯穿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驻极体振膜的固定部固定于支撑件上。第一调整件设置于多孔复合电极之一与驻极体振膜之间,使驻极体振膜固定于支撑件上的固定部与驻极体振膜位于第一调整件的调整部形成一段差。薄膜则覆盖于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上。
此外,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还包含第二调整件,驻极体振膜也可为一分离的双层结构。调整件分别设置于多孔复合电极对与驻极体振膜之间,使驻极体振膜固定于支撑件上的固定部分别与驻极体振膜位于调整件的调整部形成段差。
本实用新型设置调整件在驻极体振膜与多孔复合电极之间,使得固定部与驻极体振膜位于调整件之间的调整部形成段差。借此,防止振膜吸附在电极上造成振膜带电不稳定,又借由调整件控制振膜的振动特性,调整声音的指向性,拉近部分振膜与电极的间距以提高效率。
多孔复合电极还包含有内部静电保护层与外部静电保护层,内部静电保护层相对于外部静电保护层邻近于驻极体振膜,内部静电保护层包含一聚乙烯醇成分的材质。
而内部静电保护层可防止振膜的带电性受到影响,外部静电保护膜也可防止外部静电进入影响振膜特性。薄膜覆盖在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可防止静电与隔绝外界湿气。贯穿孔还可在当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设置于电子产品的局限空间时,提高空气的流通性,增加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电声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传统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2B为图2A沿线AB剖面示意图;
图2C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与图3B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复合电极的剖面示意图;
图6绘示根据使用本实用新型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扬声器模块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宗鸿,未经吴宗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9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