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13884.6 | 申请日: | 201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曾春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周永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互感器 校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校验的校验仪。
背景技术
互感器校验仪是一种多功能与双参数的交流测量仪器,主要用来检定各种类型与各种级别的电力互感器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误差,并可以对有关电气计量设备进行多功能的性能测试,故互感器校验仪是发展电力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配套设备之一。传统的互感器校验仪主要设计成直接比较式原理,即将标准互感器与被检互感器的次级电压或电流,分别送入互感器校验仪,通过测量电路测得两者的比差和相位差,并通过刻度显示。而对于现在的互感器校验仪来说,互感器校验仪的输入接口都是模拟接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子式互感器必将取代传统的互感器。只有模拟接口的互感器校验仪已经对数字量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接受数字信号的校验仪已经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本实用新型的校验仪能够实现对数字信号输出的电子互感器进行校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包括主控制模块和标准信号采样模块,所述的标准信号采样模块连接在主控制模块上;所述的主控制模块上设有数字信号网络接口,所述的数字信号网络接口符合IEC61850-9-1、IEC61850和IEC1588标准。
由于设置了数字信号网络接口,数字信号网络接口符合IEC61850-9-1、IEC61850和IEC1588标准,因此,校验仪能够直接接受数字信号的输入,时钟同步精度高,校验仪不仅能够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校验,而且校验的精度高。
作为具体化,所述的主控制模块为主控制CPU。
作为改进,所述的主控制CPU上连接有显示屏。设置显示屏方便操作在随时观察到检验的结构,并且直观。
作为改进,所述的主控制CPU上连接有键盘。设置键盘便于输入数据。
作为具体化,所述的标准信号采样模块包括取样放大器、量程切换模块、A/D转换器和光耦隔离器,所述的取样放大器通过量程切换模块将信号传送到A/D转换器上,A/D转换器通过光耦隔离器将信号传送到主控制模块上。所述的取样放大器和量程切换模块能够提高标准信号的测量精度;A/D转换器对信号进行转换;光耦隔离器起到保护校验仪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图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包括主控制模块和标准信号采样模块;主控制模块为主控制CPU6;标准信号采样模块包括取样放大器2、量程切换模块3、A/D转换器4和光耦隔离器5,取样放大器2通过量程切换模块3将信号传送到A/D转换器4上,A/D转换器4通过光耦隔离器将信号传送到主控制模块CPU6上,取样放大器2用于接收标准信号1,标准信号1由标注互感器发出,并为模拟信号;所述的主控制模块CPU上设有数字信号网络接口7、LCD显示屏8和键盘9,数字信号网络接口符合IEC61850-9-1、IEC61850和IEC1588标准。数字信号网络接口7与被测电子式互感器10连接,用于接收被测电子式互感器10的数字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方法为:电子式互感器中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网络接口将信号输入到主控制CPU内,标准互感器中的模拟信号依次通过取样放大器、量程切换模块、A/D转换器和光耦隔离器将信号传入到主控制CPU内,然后,两路的信号在主控制CPU内进行比较,然后,通过LCD显示屏以达到检测的目的。由于设置了数字信号网络接口,数字信号网络接口符合IEC61850-9-1、IEC61850和IEC1588标准,因此,校验仪能够直接接受数字信号的输入,时钟同步精度高,校验仪不仅能够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校验,而且校验的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