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量回馈电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81586.3 | 申请日: | 201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4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王建海;任伟光;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 地址: | 北京市海滨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回馈 电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能量回馈功能的电梯系统,尤其是使多部变频电梯共用一台能量回馈装置的能量回馈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垂直运送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层建筑常使用多台相同型号的电梯。一般情况下,电梯电力拖动系统由供电系统、变频器(电动机调速装置)、速度反馈装置、曳引电动机等组成。采用变频调速的电梯启动运行达到最高运行速度后具有最大的机械动能,电梯达到目标层前要逐步减速直到电梯停止运动为止,这一过程是电梯曳引机释放机械动能的过程。升降电梯还是一个势能性负载,为了均匀拖动负载,电梯由曳引机拖动的负载是由载客轿厢和对重平衡块组成,只有当轿厢载重量约为50%时,轿厢和对重平衡块才相互平衡,否则,轿厢和对重平衡块就会有质量差,使电梯运行时产生机械势能(电梯重载下行和轻载上行)。
电梯运行中多余的机械能(含势能、动能),通过电动机和变频器转换成直流电能储存在变频器直流回路中的电容中。回送到电容中的电能越多,电容电压就越高,如不及时释放电容器储存的电能,就会产生过压故障,使变频器停止工作,电梯无法正常运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变频调速电梯解决过电压方法是:过电压产生后,在直流母线之间接通一个能耗电阻,将能量释放。如果电梯制动频繁或经常处于非平衡状态上下运行,则能量浪费严重。
因此普遍使用电梯能量回馈装置,来实现节能,该装置能有效地将电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送入直流回路电容中的储能,回送到电网中。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38493.7公开了一种并联式能量回馈电梯系统,包括不可控整流桥模块、直流母线电容、逆变功率模块组成电梯的变频驱动主回路,和升压滤波装置、PWM整流模块、直流母线电容、功率二极管模块组成的能量回馈装置,以及控制器,在三相电源输入端设有两个电流传感器,在电机三相输入电源端设置有两个电流传感器,分别用于为所述控制器提供电流反馈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为逆变功率模块和PWM整流模块提供PWM控制信号,直接控制其开关通断,所述功率二极管模块由串联连接在直流母线正极侧和负极侧的两个功率二极管组成。本发明的能量回馈装置的容量可减半,同时很好的抑制回路间的循环电流,实现节能环保、成本降低的目的。但上述方案采用的回馈装置只能为一部电梯配套,因此电梯能量回馈装置的效率相对偏低,并且成本偏高,投资回收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部相同型号变频电梯使用一台电梯能量回馈装置的能量回馈电梯系统,其成本较低且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回馈电梯系统,包括用于向系统各装置提供电力的供电装置、电梯变频器、与电梯变频器相连的曳引电机、设置在电梯变频器与供电装置之间、用于将电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储能后回送至供电装置中的能量回馈装置,该电梯系统至少包含两个电梯变频器,所述的电梯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变频器回馈连接器与能量回馈装置相连。
上述的变频器回馈连接器由四个大功率二极管D1、D2、D3、D4组成,所述的能量回馈装置的直流输入端子DC(+)与大功率二极管D1、D2的负极相连,直流输入端子DC(-)与大功率二极管D3、D4的正极相连;电梯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P(B1)与大功率二极管D1正极相连,负极N与大功率二极管D3负极相连;电梯变频器直流母线的正极P(B1)’与大功率二极管D2正极相连,负极N’与大功率二极管D4负极相连。
此外,在供电装置与电梯变频器之间设有开关。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梯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变频器回馈连接器与能量回馈装置相连,可使多台电梯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后,通过变频器回馈连接器同时与能量回馈装置相连,减少了能量回馈装置的数量,节约了成本,且回馈装置的节电量提高约一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在线蓄电池组设备系统
- 下一篇:电接线保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