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胆总管探查选择性放置内支架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70618.X | 申请日: | 2010-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玉军 |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003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胆总管 探查 选择性 放置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胆总管探查选择性放置内支架管。
背景技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管引流是目前国内外传统术式。T管引流在胆道减压引流感染胆汁防止胆漏、支撑胆道防止狭窄及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处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T管引流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T管引流胆汁大量丢失,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T管脱落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拔除T管胆总管一期原位缝合后亦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胆漏,个别严重者需二次手术引流;长时间的留置T管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生活不便、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T管引流存在并发症和胆总管一期原位缝合胆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胆总管探查选择性放置内支架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胆总管探查选择性放置内支架管,由总长度为12.5cm型号为8F的聚氨酯多侧孔软质导管构成,其要点是所述导管的远端为环状,环状管长为4cm;所述导管的近端在距顶端1cm处向下纵向切开一个呈菱形的框架,菱形框架的相邻边由一根可吸收线垂直连接使其呈双肩状,菱形框架到环状管的直管段的长度为8cm。
可吸收线约于第8-10天时开始崩解,导管自行脱落,大约12-14天从肠腔随肠蠕动自粪便排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方便,采用选择性放置自行脱落的内支架管可有效避免T管引流导致的并发症和避免胆总管一期原位缝合的胆漏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的近端 2、框架 3、可吸收线 4、染料喷涂层 5、导管的远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由总长度为12.5cm型号为8F的聚氨酯多侧孔软质导管构成,导管的远端5为环状,环状管长为4cm;导管的近端1在距顶端1cm处向下纵向切开一个呈菱形的框架2,菱形框架2的相邻边由一根可吸收线3垂直连接使其呈双肩状,菱形框架2到环状管的直管段4的长度为8cm。
本实用新型整体呈双肩猪尾巴状,故称谓:双肩猪尾巴内支架管。
手术时,全麻,常规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浆膜层,5号短细针头穿刺确认胆总管后,以尖手术刀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1-1.5cm,以胆管探子及取石钳探查胆道。上至左右肝内胆管,下至十二指肠乳头,确认结石已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在直视下将导丝插入支架管,在导丝引导下将内支架管的猪尾端顺导丝经胆总管切口向胆道远端十二指肠内推送,直至支架管的猪尾端进入十二指肠内,退出导丝。明确支架管远端在十二指肠内,近端在胆总管下端,胆道无结石后,原位缝合胆总管,肝下置腹腔引流。
选择性放置自行脱落的内支架管有以下几个优点:
(1)内支架管上端设计成“双肩征”,防止内支架管自行脱落或提前脱落,缝合支架管的快吸收线在胆道内第5天时张力降低50%,第9-14天时其张力为零,大约在12天左右分解成粉末状,内支架管便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支架管脱落时间符合临床胆道引流所要求的时间,而且不会提前脱管或滞留。
(2)末端在十二指肠内的环状猪尾巴管可以防止支架管逆行进入胆道,自行脱落的支架管容易在肠蠕动和食糜推动下随粪便排出体外。
(3)内支架管为聚氨酯材料,质软,可曲性好,在导丝引导下向十二指肠放置时不必顾忌支架管会戳伤肠管,脱落后自肠道排出也不会损伤肠管,而且支架管能在X线或B超下显影,有利于术中及术后掌握支架管所在的部位及脱落排出情况。
(4)支架管设计多个侧孔,有利于通畅引流胆液及胰液和胆道减压,像“T”型管引流一样能有效避免胆管缝合后胆道内高压,防止胆漏的发生。
(5)胆液通过支架管引流入肠道,避免了“T”型管将胆液引流排出体外可能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该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术后痛苦小、恢复快,节省了住院时间及费用。
胆总管切开探查,胆总管内选择性的放置能自行脱落的支架管引流,一期原位缝合胆总管壁是一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术后痛苦小、恢复快、胆漏发生率低、避免了放置“T”型管引起的并发症、维护了括约肌的功能、节省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玉军,未经曹玉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