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摆臂单电机气动刹车卷染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70546.9 | 申请日: | 201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福源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3/32 | 分类号: | D06B3/32;D06B3/34;D06B3/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摆臂单 电机 气动 刹车 卷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纺织印染行业平幅漂染的卷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卷染机,占地面积小,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试制和生产,符合目前的市场需求,受到印染厂家的欢迎。但是,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卷染机多数厂家采用双电机结构。其缺点有二个:一是增加了电动机、减速机的投入,使设备的购置成本加大;二是减速机与卷布棍直联属扭力运转,增大了电机功率,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传动机构,使卷染机的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电动机、减速机设备的配套投入;同时,新结构能够起到减小电动机功率,节省电动机减速机各一个,节能、运转平稳,维护方便等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摆臂气动刹车单电机卷染机,由机架、车头箱、染缸、左卷布辊、右卷布辊、气动刹车、织物导辊、张力架、主驱动摆动齿轮、二只被动大齿轮、传输支臂、气缸、减速机、电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电动机由传动机构连接减速机进行减速;传输支臂下端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传输支臂上端安装主驱动摆动齿轮,在左右卷布辊一端轴上分别安装被动大齿轮,气缸与传输支臂相连接,气缸杆伸出驱动传输支臂、主驱动摆动齿轮与安装在左卷布辊上被动大齿轮紧密接触,带动左卷布辊运转;当右卷布辊反向运转时,气缸杆收缩驱动传输支臂、主驱动摆动齿轮与安装在右卷布辊上被动大齿轮紧密接触,带动右卷布辊运转功能。在卷布辊的轴端安装有气动刹车装置,由气动刹车和张力刹车两部分组成。气动刹车用于左卷布辊、右卷布辊转向时的快速停车;张力刹车用于正常运行中防止织物松弛,可以给织物增加适当张力。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织物通过织物导辊缠绕在左卷布辊、右卷布辊上。织物缠绕时,织物的一端从一个卷布辊内侧缠绕,织物的另一端从另一个卷布辊的内侧缠绕。左卷布辊运转时,气动刹车处于松开状态,右卷布辊张力刹车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织物缠绕完成时,气动刹车闭合。右卷布辊运转时,刹车处于松开状态,左卷布辊张力刹车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织物缠绕完成时,气动刹车闭合。织物运行的反向功能是这样实现的。主驱动摆动齿轮,通过气缸的作用先与右卷布辊齿轮紧密接触使右卷布辊逆向转动,织物从右卷布辊内侧完成织物缠绕,织物在左卷布辊的内侧连续放开,并且在张力刹车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织物松弛。织物在漂染缸的底部向右卷布辊方向即右方向移动,织物在漂染缸内漂染。当左卷布辊上织物快放完的时候,气缸工作,气缸导杆伸出,推动传输支臂摆动,使主驱动摆动齿轮与左卷布辊紧密接触,使左卷布辊逆向转动,织物从左卷布辊内侧完成织物缠绕,织物在右卷布辊的内侧连续放开,并且在张力刹车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织物松弛。织物在漂染缸的底部向左卷布辊方向即织物方向移动,织物在漂染缸内漂染。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传动结构,在改善卷染机的性能方面有如下特点:主驱动摆动齿轮,通过气缸的作用下,与卷布辊齿轮紧密接触,使扭力减小,这样即可减小电动机功率,又可减少一个电动机一个减速机设备的配套投入,不仅节能,关键是可以开快车运转平稳,提高漂染效果,漂染工序由传统的14道以上漂染,采用本实用新型只需要12道漂染即可完成。可以节约大量蒸汽、水、和助剂,使生产周期缩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单个电动机和减速机结构,使设备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器运行的安全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齿轮摆臂单电机气动刹车卷染机结构图
图2、齿轮摆臂单电机气动刹车卷染机结构左视图
图3、齿轮摆臂单电机气动刹车卷染机织物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福源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枣庄福源印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