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活塞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70521.9 | 申请日: | 201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杜宁;周贤辉;童盛忠;韩杰;王飞;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洲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12 | 分类号: | F16J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活塞。
背景技术
活塞广泛地用在各种动力机械上,如蒸汽机、柴油机、汽油机、压缩机、液压机等,目前有一种液压活塞,其结构是这样的,其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拧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的外表面穿设在缸体内表面,具体结构见图1,该液压活塞,螺纹刚性约束,轴向接触应力大,引起摩擦力大,易发生咬合。而且刚性约束处易产生疲劳裂纹,甚至断裂。也即该液压活塞的活塞杆与活塞本体内螺纹的结合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活塞杆的外螺纹与活塞本体内螺纹相互“咬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活塞,该液压活塞的活塞杆与活塞本体内螺纹的结合处不易产生应力集中,也即活塞杆的外螺纹与活塞本体内螺纹不会相互“咬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拧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的端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纵截面成“V”形,并且该“V”形开口沿着活塞杆杆体方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活塞本体端壁上设置有凹槽,使得应力集中转移至该凹槽处,有效地避免了塞杆外螺纹与活塞本体内螺纹的结合处“咬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一种活塞,所述活塞本体3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拧设有活塞杆1,使用时,活塞本体3的外表面穿设在缸体的内表面,所述活塞本体3的端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30。
这些凹槽30的纵截面形状可以半圆形、V形、U形或其他便于加工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将凹槽30的纵截面设置成端部为弧形的“V”形,并且该“V”形开口沿着活塞杆1杆体方向。
应力集中是指物体中应力局部增高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物体形状急剧变化的地方,如缺口、孔洞、沟槽以及有刚性约束之处。常规的液压活塞,螺纹刚性约束,轴向接触应力大,引起摩擦力大,易发生咬合。而且刚性约束处易产生疲劳裂纹,甚至断裂,具体参见图1,当未开设凹槽时,应力集中于活塞本体3与活塞杆1的结合处,具体见箭头100,从而使得活塞杆1外螺纹与活塞本体3内螺纹的结合处螺纹“咬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咬死”是指活塞杆1外螺纹与活塞本体3内螺纹的结合处相互卡死,不能相互转动。
再次参图2,当开设有凹槽30时,使应力集中由原来的螺纹咬合处向“V”型凹槽30转移,即使应力集中在如箭头200所示的位置处,有效地避免了活塞杆1外螺纹与活塞本体3内螺纹的结合处“咬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洲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洲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箱顶面油道压力测试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合器总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