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压缩机低频隔音罩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5382.2 | 申请日: | 201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2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潘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延昌新型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周永强 |
| 地址: | 51089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压缩机 低频 隔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设备,尤其是用于空调压缩机,主要滤除低频段的噪音。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中一般都会有压缩机,被认为是空调心脏的压缩机在运转时噪音会比较大,在白天嘈杂的环境下,人可能感觉不到空调压缩机的噪音,但是在相对比较安静的晚上,空调压缩机发出来的噪音就会显得格外的嘈杂,尤其是低频段的噪音,人体感觉不适的主要来源,会严重影响人的睡眠。为了消除空调压缩机的噪音,工程师一般通过共振分析和系统匹配等方面来解决噪音问题;当上述手段不能凑效时,就会用隔音棉包裹空调压缩机的方法来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隔音棉主要包括吸音棉层、橡胶板层、铝箔层,利用该种隔音棉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能消除压缩机一部分噪音,但是在125Hz~500Hz频段下,其消除噪音的效果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压缩机低频隔音罩,能够消除空调压缩机发出来的噪音,在125Hz~500Hz频段下的消除效果更明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压缩机低频隔音罩,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侧面,所述上底面、下底面、侧面由相同结构的复合板构成,所述复合板主要包括阻燃无纺纤维层,所述复合板还包括压延软质橡胶层、橡塑发泡层,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设于阻燃无纺纤维层和橡塑发泡层之间;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厚度为5~15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厚度为2~5mm,所述橡塑发泡层厚度为5~10mm。
作为改进,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厚度为5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厚度为2mm,所述橡塑发泡层厚度为5mm。
作为改进,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厚度为10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厚度为3mm,所述橡塑发泡层厚度为7.5mm。
作为改进,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厚度为15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厚度为5mm,所述橡塑发泡层厚度为10mm。
作为改进,所述隔音罩侧面上设有安装孔,隔音罩包裹空调压缩机后,连接压缩机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可以通过隔音罩上的安装孔伸出去,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消除空调压缩机发出来的噪音,在125Hz~500Hz频段下的消除效果更明显;所述隔音罩侧面上设有安装孔,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空调压缩机低频隔音罩,包括上底面1、下底面3、侧面2。所述上底面1、下底面3、侧面2由相同结构的复合板构成,所述复合板从外至里依次为阻燃无纺纤维层6、压延软质橡胶层7、橡塑发泡层8。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6厚度W1为5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7成分主要包括丁基橡胶、云母、蛭石、石墨、纤维、阻燃剂、橡胶助剂、软化剂,然后通过密炼、开炼和压延的三道工序制成,最后片层厚度W2为2mm;所述橡塑发泡层8为橡胶与塑料并用发泡成型,其制片厚度W3为5mm。
安装隔音罩时,先利用一个复合板作为侧面2将空调压缩机围起来,侧面2的两端通开口过橡胶钉5进行快速连接;然后再将上底面1和下底面3封住侧面2的两个开口,从而将空调压缩机整个包裹起来。另外,隔音罩侧面2上设有安装孔4,隔音罩包裹空调压缩机后,连接压缩机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可以通过隔音罩上的安装孔4伸出去,方便安装。
实施例2
一种空调压缩机低频隔音罩,包括上底面1、下底面3、侧面2。所述上底面1、下底面3、侧面2由相同结构的复合板构成,所述复合板从外至里依次为阻燃无纺纤维层6、压延软质橡胶层7、橡塑发泡层8。与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6厚度W1为10mm;所述压延软质橡胶层7成分主要包括丁基橡胶、云母、蛭石、石墨、纤维、阻燃剂、橡胶助剂、软化剂,然后通过密炼、开炼和压延的三道工序制成,最后片层厚度W2为3mm所述橡塑发泡层8厚度W3为7.5mm。本实施例的隔音罩的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的安装方法一样,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叙述。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延昌新型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延昌新型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5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元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炼钢用铝钙铁脱氧剂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