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出并联双正激交叉动态磁平衡拓扑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48297.3 | 申请日: | 201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焦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云林 |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并联 双正激 交叉 动态 平衡 拓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低VDSS MOS FET或低VCEO IGBT在三相逆变焊机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中低耐压(≤600V)的功率MOS FET器件的导通电阻相对较小,中低耐压的IGBT则比耐高压器件(≥900V)有更大的导通电流与开关速度。所以,为了能采用600V左右耐压的大功率晶体管做三相380V供电的逆变电源,人们采用了三电平拓扑,错相串联拓扑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在采用图1串联拓扑时,原边由两个双管单正激电路叠加串联而成,副边则采用整流后并联输出方式,如A相主变与B相主变的性能参数的一致性偏差较大,则1/2Vcc+270V中点电压的漂移会增大,从而导致A相单元与B相单元的主功率管承受到的电压不平衡,影响电路的可靠性,严重时会出现主功率管击穿炸毁的问题。而三电平拓扑存在线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输出整流后并联的双正激交叉动态磁平衡拓扑,使得A相与B相两个主变压器的性能偏差减至最小,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中点电压的平衡性能,提高了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输出并联双正激交叉动态磁平衡拓扑,是三相逆变焊机中两个错相串联的变压器A相与B相的相位差是180°,A相与B相的输出副边绕组分别通过二极管DA1、DA2、电感LoA及二极管DB1、DB2、电感LoB在电容Co上并联,最后并联输出直流电压给负载,其特征在于:将A相主变与B相主变的原边驱动绕组NP回路都先通过对方的去磁绕组NF回路再沟通联接,使A相主变与B相主变的正向驱动电流互为镜像反馈,从而使两个变压器的性能差异被校正到允许的最低值。
基本工作原理大致与现有电路相同,唯一不同的是A相和B相主变的原边绕组中分别再串入了来自对方变压器的“加速复位”绕组,而输出端则与现有的整流后并联方式完全相同。具体接法描述(以A相为例):A相变压器的上臂开关管的输出(E或S)不直接接A相变压器的原边同名端,而是先接对方变压器(B相变压器)的复位绕组(NF)的同名端,通过对方变压器的复位绕组后,从复位绕组的另一端输出,再接至自己驱动变压器(A相变压器)的同名端输入,而B相主变电路的接法则与A相完全类似,这样每相主变在功率管的开通周期内,除了给自身输出提供能量之外,还分别给对方变压器的磁复位提供了“加速复位”的能量,从而使两相主变之间互相形成“镜像反馈”,使A相变压器与B变压器的性能差异被校正到允许的最低值,提高了两路变压器的平衡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A相单元与B相单元的主功率管承受到的电压平衡,不影响电路的可靠性,不会出现主功率管因电压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击穿炸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的错相串联双正激拓扑线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双正激交叉动态磁平衡拓扑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是对本发明作出的详细说明:
图1是常规的串联双正激拓扑模式,当A相与B相主变完全一致时,串联中点的动态工作电压将一直维持在1/2VA+540V、VB+270V中点电压上。但实际批量生产时,即使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与制作工艺,两个主变的性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如图2所示,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A相与B相的相位差是180°,A相与B相的输出副边绕组分别通过DA1、DA2、LoA及DB1、DB2、LoB在Co上并联,最后输出直流电压给负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DA1、DA2、LoA及DB1、DB2、LoB的不一致性,也将导致A相与B相主变的输入性能差别,从而引起VB+270V中点漂移。为此本发明采用全新的串联双正激交叉动态磁平衡拓扑,见图2,将A相主变与B相主变的原边驱动回路都通过对方的去磁绕组NF回路再沟通联接,这样由于串联回路的工作电流完全相等,在A相主变正常工作(正激输出)时,通过B相的NF绕组对B相主变也提供了一个加速磁复位的去磁电流;同样在B相主变正常工作时,通过A相的NF绕组也对A相主变提供一个加速复位的去磁电流,由于A组主变与B组主变互相之间引入了对方提供的去磁信号而互为“镜像反馈”,使A相主变与B相主变的磁能偏差得到“抵消校正”,从而大大提高了A组主变与B组主变输出功率的平衡性能,使实际动态工作时,因A相与B相主变差异引起的中点电压漂移获得了较好的抑制,保障了中点电压的稳定,从而使600V左右耐压的功率晶体管在三相380V供电的逆变电源中成功可靠地应用,取代了传统的三电平拓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云林,未经焦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