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加固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7227.8 | 申请日: | 2010-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肖思奇;高宇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15/02;E02D27/38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0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稳定 晶种槽 基础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的加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厂种子过滤车间中有多台晶种槽,由于先前的施工原因使得晶种槽的现有基础未完全座落在设计要求的稳定持力层上。由于晶种槽较重,现有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沉降现象,影响了晶种槽的正常使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对现有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晶种槽的正常使用。
目前常用的基础加固处理方法有加水预压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这两种加固方法都需要有较宽敞的施工场地及较长的施工时间,但晶种槽周围的场地狭小,且工期紧张,常用的基础加固处理方法不便于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加固结构,该结构是采用地下置换的方法,施工时对场地要求不高,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加固结构包括现有基础,在现有基础底部的中心区域周围设有加强基础,加强基础与稳定持力层连接。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加强基础的边缘凸出现有基础的边缘。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地下置换的方法,分多次将现有基础下面的不稳定持力层用新的钢筋混凝土加强层置换掉,以实现加固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工期短,对场地要求不高的特点,对晶种槽基础以外地基及基础影响小,加固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现有基础,2-中心区域,3-加强基础,4-稳定持力层,5-不稳定持力层,6-临时施工导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不稳定晶种槽基础的加固结构包括现有基础1,在现有基础1底部的中心区域2周围设有加强基础3,加强基础3与稳定持力层4连接;其加强基础3的边缘凸出现有基础1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不破坏现有基础的前提下,将现有基础底部的部分不稳定持力层分次用加强基础置换,使现有基础经加强基础稳定的座落在稳定持力层上,完成对现有基础的加固。所述将现有基础底部的部分不稳定持力层分次用加强基础置换,是将现有基础底部的不稳定持力层垂直划分成不置换的中心区域和围绕在中心区域周围的需要置换的环形区域,再将环形区域划分成四份以上个偶数扇形区域,每次只置换中心区域两侧相对的两个扇形区域。所述加强基础是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通过临时施工坑将中心区域两侧相对的两个扇形区域内的不稳定持力层挖空至稳定持力层,然后在挖空的空腔内构筑钢筋网,在挖空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具体实施时,将产生沉降的现有基础1下面的不稳定持力层5划分成九份,现有基础1正下方中心区域2为一份,再将现有基础1正下方中心区域2周围的环形区域再划分成八份,再把这八份分成两两相对的A、B、C和D四个分区(如图2所示)。第一次先在两个相对的A(B、C或D)分区旁边分别挖一个临时施工坑6,临时施工坑6的深度一直挖至稳定持力层4,然后再向一侧把临时施工坑6侧面的A(B、C或D)分区挖空,在挖空的A(B、C或D)分区内用常规工艺制作钢筋混凝土浇铸体,浇铸体的边缘应凸出现有基础1的边缘,然后用高压灌浆向浇铸体内注入水泥浆,以保证新的加强基础3与现有基础1良好的接触。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完成B、C和D分区的钢筋混凝土浇铸,直到完成全部持力层置换工作,完成整个加强基础3的施工。
在分次制作钢筋混凝土浇铸体时,浇铸体接触面设置梅花形布置锚筋;锚筋两端应伸出一定长度,以保证新旧浇注体的良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7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