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12096.8 | 申请日: | 2010-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5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徽;王颂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注塑 成型 新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中,如图1所示的一种注塑件4,其有许多设置有倒角的通孔41(图中仅示出一个),通孔壁具有背面42,在图中为42标注的虚线部分。当使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其包括定模1和动模2,定模1具有与动模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1,动模2具有与定模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1。第一接触面11与第二接触面21均为平面,且形状相同。在使用时,使定模1与动模2合模,以将薄膜3覆盖在注塑件表面。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由于注塑件5具有角度为A的倒角,很难将薄膜3压致倒角的背面42。因此,在注塑时,只能使薄膜延伸至通孔边缘处,如薄膜过长,则薄膜会被夹在第一接触面11与第二接触面21之间,既影响薄膜包覆质量,也会影响注塑件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薄膜包覆到倒角背面的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设置有可将薄膜折弯的第一凹槽。
薄膜经第一凹槽折弯后,其角度可与内饰件的通孔处的倒角角度相同,可避免定模与动模合模时夹住薄膜。
优选地是,所述的定模设置有凸缘,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凸缘与定模交界处。
优选地是,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凸缘与第二凹槽相配合。
定模上设置凸缘,以与动模上的凹槽相配合,使两者更准确地定位。动模上的凸缘与定模交界处,也就是内饰件通孔的倒角的顶端处,在此处将薄膜折弯,可使薄膜与内饰件包覆更好。
优选地是,所述的凹槽的槽壁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可有效地将薄膜包覆到倒角的背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设置有通孔的内饰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左边为结构示意图,右边为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定模1设置有凸缘12,凸缘12与定模1交界处左右各设置有第一凹槽13(图中仅示出一个)。
动模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凸缘12与第二凹槽22相配合。凹槽槽壁221为斜面。凸缘12可插入第二凹槽22内。
第一凹槽13可先将薄膜3折弯成与注塑件5倒角角度相同,在定模1与动模2合模时,不会将薄膜夹在定模1与动模2之间。可方便地将薄膜3压致倒角的背面51。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机模具顶针板活动连接组件
- 下一篇:充填发泡材料的模具式限位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