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直)流密封三相接触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055017.4 | 申请日: | 201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毅;帅启红;赵道明;陈军;秦志英;雒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 |
| 主分类号: | H01H51/29 | 分类号: | H01H51/29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汉 |
| 地址: | 550018***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三相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特别是一种交(直)流密封三相接触器。
背景技术:国内的接触器主要有某厂的MZJ、HZJ系列,但MZJ、HZJ系列接触器均为非密封型,只有一组主触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美国CII公司的K系列接触器,也只有一组主触点,为非密封型,ALLRIGHT国际公司的SW、PC系列接触器触点组数也不能满足使用,国内外都无可满足使用的接触器。
目前国外产品存在以下不足:
1.产品的外壳与安装件合为一体,只能靠精密加工成型,生产效率低,不适宜批量生产。
2.底板与引出端的连接为焊料焊接,一致性差,生产效率低,同样不适宜批量生产。
3.产品的绝缘电阻低,使用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密封三相接触器,该接触器巧妙运用53.6mm(长)×53.6mm(宽)尺寸的底板,在有限的平面优化三组主触点和一组辅助触点的引出端孔位排列分布,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的负载得到充分隔离,使结构紧凑,磁路采用拍合式结构,衔铁部分在复原反力与电磁吸力的作用下绕转轴转动而实现触点的开断,从而达到使用要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接触部分、磁路部分组成,底板与引出端烧结后与主触点形成接触部分,衔铁部分靠转轴与支架和辅助触点形成磁路部分,接触部分与磁路部分焊接形成整体,在主触点位置装入隔弧罩后,装入罩壳部分,用连接螺钉连接,封焊即为成品。
产品外壳设计为由带材引伸成形,并在罩壳的各面上设计了排列走向各不相同,向外凸出的加强筋。
巧妙运用53.6mm(长)×53.6mm(宽)尺寸的底板,在有限的平面优化三组主触点和一组辅助触点的引出端孔位排列分布:编号1~9为三组主触点引出端孔位,编号10~12为一组辅助触点引出端孔位,主触点的9个引出端孔位中,编号1,2,3与编号7,8,9相对编号4,5,6三孔的中心连线对称,且编号1,4,7呈“V”字形排列,有利于三组主触点的分布排列。
辅助触点与主触点分别排布在支架分隔的两个空间,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的负载得到充分隔离,即三组主触点排布在支架下方,辅助触点排布在支架上方。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产品外壳设计为由带材引伸成形,并在罩壳的各面上设计了排列走向各不相同,向外凸出的加强筋,以提高产品的抗振动性能。
2.巧妙运用53.6mm(长)×53.6mm(宽)尺寸的底板,在有限的平面优化三组主触点和一组辅助触点的引出端排列分布。
图中编号1~9为三组主触点引出端孔位,编号10~12为一组辅助触点引出端孔位。主触点的9个引出端孔位中,编号1,2,3与编号7,8,9相对编号4,5,6三孔的中心连线对称,且编号1,4,7呈“V”字形排列,有利于三组主触点的分布排列。
3.辅助触点与主触点分别排布在支架分隔的两个空间,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的负载得到充分隔离。即三组主触点排布在支架下方,辅助触点排布在支架上方。
4.磁路结构采用拍合式结构,复原反力采用磁钢与复原弹簧共同提供,即接触器未动作时,衔铁部分被磁钢吸持,接触器动作后,衔铁部分绕转轴转向铁心极面,衔铁部分在复原反力与电磁吸力的作用下绕转轴转动而实现触点的开断。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辅助触点,2.支架,3.隔弧罩,4.主触点,5.接触部分,6.引出端,7.衔铁部分,8.转轴,9.连接螺钉,10.磁路部分,11.底板,12.罩壳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由接触部分、磁路部分组成,底板11与引出端6烧结后与主触点4形成接触部分5,衔铁部分7靠转轴8与支架2和辅助触点1形成磁路部分10,接触部分5与磁路部分10焊接形成整体,在主触点位置装入隔弧罩3后,装入罩壳部分12,用连接螺钉9连接,封焊即为成品。
产品外壳设计为由带材引伸成形,并在罩壳的各面上设计了排列走向各不相同,向外凸出的加强筋。
巧妙运用53.6mm(长)×53.6mm(宽)尺寸的底板11,在有限的平面优化三组主触点4和一组辅助触点1的引出端孔位排列分布:编号1~9为三组主触点引出端孔位,编号10~12为一组辅助触点引出端孔位,主触点的9个引出端孔位中,编号1,2,3与编号7,8,9相对编号4,5,6三孔的中心连线对称,且编号1,4,7呈“V”字形排列,有利于三组主触点的分布排列。
辅助触点1与主触点4分别排布在支架2分隔的两个空间,使辅助触点与主触点的负载得到充分隔离,即三组主触点排布在支架2下方,辅助触点排布在支架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未经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5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部电极式荧光灯
- 下一篇:数字式多时基往复循环型时间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