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001518.4 | 申请日: | 2010-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骏;陈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3/02 | 分类号: | H01R33/02;H01R13/02;H01R4/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连接器 及其 导电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尤指座体内部收容的导电端子在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具弹性定位片及抵持端的侧翼片,且两弹性定位片与侧翼片冲压分离处成型有相对向内延伸的承接部,再在承接部与弹性定位片间形成有可供灯管压接呈现电气连接的夹持空间,用以提高灯管的夹持稳定性且不易脱出。
背景技术
现今高科技时代的技术引领的下,长久以来所使用的映像管显示器早已被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等各种平面显示器所取代,而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即必须使用到高效率及外型轻巧的灯管作为背光模组,藉此可满足大尺寸的显示器面板所需亮度,然而显示器面板最常使用的灯管以冷阴极管(CCFL)作为面板的背光源;再者,背光模组主要由金属基板封底、数支灯管、扩散板及集光板组合而成,并在金属基板的两侧设置有可供灯管插接于其中的连接器,便可将灯管两端上的接触部分别与连接器内部所收容的连接端子电气对接,再利用连接端子上连接的反流器(Inverter)基板进行驱动灯管发光。
请参阅图10、图11所示,分别为现有连接端子的立体外观图及前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的连接端子A具有呈ㄇ形状的基部A1,且基部A1的两侧端部朝上方延伸有一对相对向金属片所形成的第一连接部A2,且第一连接部A2上具有可与灯管B电气对接的前端部A21、第一弹簧部A22及第二弹簧部A23,而基部A1相对于第一连接部A2的另侧则由浮动部A3连接有具基部A41的第二连接部A4,并利用基部A41两侧的保持部A42将连接端子A固定于外壳内,再在基部A41下方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对平行向端子形成的第三弹簧部A43,以利反向换流器基板可由外壳上的插入口处插入,且与第三弹簧部A43形成电气对接,藉此可驱动灯管B产生亮光。
因此,可由上述来得知,此种连接端子A在基部A1的两侧端部朝上方延伸有相对向的第一连接部A2,然其虽可利用第一连接部A2的前端部A21、第一弹簧部A22及第二弹簧部A23提供灯管B电气对接时所具备的弹性弯折作用,即使在灯管B压接于连接端子A发生位置或角度略微偏移情况,也不容易造成灯管B破裂或照明失效,但是所述第一连接部A2的前端部A21、第一弹簧部A22及第二弹簧部A23多个弯折部位于机械加工制程中,生产尺寸控管上较为困难,极易因尺寸误差而造成灯管B夹持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其灯管B干涉组装、同心度不良所衍生有相关磨损异音以及间隙过大产生松动或脱出等问题,此即为现有连接端子A有待改善的空间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灯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新型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灯管所具的电极接点压接于导电端子基部两相对的侧翼片上时,使其电极接点即可沿着抵持端迫入弹性定位片内侧倾斜状的对接面内,并将两弹性定位片上方的卡持臂,以及对接面冲压分离处相对向内延伸具破孔的悬浮状承接部抵持于电极接点上,而使灯管所具的电极接点压接于夹持空间内形成稳固夹持定位,同时可有效解决因灯管干涉组装、同心度不良所衍生相关磨损异音以及间隙过大产生脱出等问题,从而达成电气接触或是夹持稳定性上,均具有较佳的可靠度者。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灯管所具的电极接点压接时,可通过导电端子在基部与侧翼片间所设的剖槽提供变形所需的裕度,而朝相对外侧略微弹性撑开,以防止电极接点压接时因导电端子尺寸误差产生歪斜、脱出等情况发生,也不易造成灯管破裂或照明失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导电端子所具的两侧翼片在抵持面内侧凸设有延伸至弹性定位片的定位凸肋,便可通过定位凸肋来减少灯管压接于抵持端上的接触面积,并与电极接点间形成较小间隙,以增加滑动刮擦、电气接触的效果,同时可降低相互磨擦所产生的异音,藉此提供导电端子于灯管压接时具有低插入力、高拉拔力,整体稳定性更为良好且不易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导电端子所具的两弹性定位片内侧倾斜状对接面与侧翼片冲压分离处成型有相对向内延伸的承接部,不仅便于量产、控管生产尺寸,且所述承接部可为水平或朝上方、下方弯折不同角度,使其夹持空间可配合灯管作开度调整,并适用于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灯管,藉此可达到适用性广泛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15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