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22589.0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9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九内真理子;奥尚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27/00;G02F1/13357;G02B1/10;F21S8/00;F21V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曦;金世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片。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照射方式,已知使用了由树脂片构成的光反射板的照射方式,具体地,在多个光源(冷阴极管、LED等)的前面侧依次配置了光散射板和液晶面板的正下型液晶显示装置是公知的。对于正下型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维持高亮度,同时消除光源的影像,提供均匀的图像。
近年来,为了适应对于进一步的高亮度化、图像的均匀化的改善的要求,实施了在光散射板的表面施以微细的凹凸,或者在光散射板和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散射膜、棱镜膜、亮度改进膜等光学膜的对策。
另一方面,光散射板是主要由聚苯乙烯树脂、MS树脂等树脂构成的片,因此存在因带电而在其表面附着尘埃等的不利情况。尘埃在光散射板的附着成为画质、亮度等显示特性下降的原因。因此,提出了各种对光散射板赋予抗静电性能的对策。
例如,提出了制作将高分子型抗静电剂混炼到树脂中的丙烯酸系树脂膜,将该膜热层压到光散射板上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9-84521号公报)。
还提出了将由表面活性剂、导电性微粒等构成的抗静电剂溶解或分散到树脂或溶剂中,调制树脂混合液,将该混合液涂布到基材膜上,将其干燥而形成包含抗静电剂的转印膜,将该转印膜从基材膜转印到光散射板上的方法(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7-052579号小册子)。
还提出了在使用聚苯乙烯树脂形成的光散射板的表面涂布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接着干燥,从而将表面活性剂担载到光散射板上的方法,例如,特开2007-178544号公报中示出了以0.1g/m2~10g/m2的范围的担载量使抗静电剂担载到光散射板上的实例。
发明内容
特开2009-84521号公报和国际公开第2007-052579号小册子的方法是将抗静电剂混炼到树脂中的方法。因此,为了采用这些方法充分地获得抗静电效果,需要比较大量的抗静电剂。即,这些方法不经济。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充分的抗静电效果,如果使抗静电剂的添加量多,抗静电剂容易渗出,还有可能导致光散射板的表面污染、光学特性的降低。此外,由于制作含有抗静电剂的膜的工序、和进而将该膜热层压于光散射板的工序是必要的,因此工序数增加,不经济。
采用特开2007-178544号公报的方法得到的光散射板,在与光学膜重叠而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与光学膜接触时抗静电剂迁移,容易产生与光学膜部分地密合的密合不均匀。其结果,图像的显示出现不均匀,因此显示特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作为光散射板使用、能够抑制光散射板与光学膜组合使用时的密合不均匀的发生的树脂片。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树脂片形成的光散射板。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光散射板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经济地制造上述树脂片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树脂片,具有树脂层和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的抗静电剂层,该抗静电剂层含有0.02mg/m2~1mg/m2的抗静电剂。
本发明的树脂片可以只在树脂层的一面具有含有0.02mg/m2~1mg/m2的抗静电剂的抗静电剂层,也可以在树脂层的两面具有。本发明的树脂片只在树脂层的一面具有含有0.02mg/m2~1mg/m2的抗静电剂的抗静电剂层时,在树脂层的另一面可以具有含有小于0.02mg/m2或大于1mg/m2的量的抗静电剂的抗静电剂层,在另一面也可以完全不具有抗静电剂层。
上述抗静电剂层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9Ω/□~1×1014Ω/□。
上述抗静电剂优选包含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优选为100~1000。
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优选包含式(1)表示的铵盐。
式(1)中,R1~R4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2的直链状烷基、碳原子数3~22的分支状烷基或-CH2Ph。此外,X-表示卤素离子、氢氧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式(2)表示的离子或式(3)表示的离子。
式(2)中,R5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2的直链状烷基、碳原子数3~22的分支状烷基或-CH2P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