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市郊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5320.8 | 申请日: | 2010-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红;王涛峰;李臻;范军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G06Q50/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栗仲平 |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市郊 轨道交通 客流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郊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方法。本发明适用于我国特大、大城市的市郊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能较好的支持市郊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开始呈现出向外围组团发展的趋势,同时城市组团型特征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沟通、促进并带动城市外围组团的发展是解决好目前我国“城市病”的关键。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等特点,随着人们对这一新型交通工具认识的不断加深、运营设施的完善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及大型城市在解决城市外围组团出行及引导发展时开始逐步的选择市郊轨道交通。
市郊轨道交通是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轨道交通制式,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
(1).沟通中心城区与外围城镇组团的联系;
(2).发挥市郊轨道交通的“TOD”效应,引导外围城镇组团的发展;
(3).引导优化市域城镇空间的合理演变及发展。
市郊轨道交通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德国。由于它可以弥补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空白,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的轨道交通体系,目前在国外获得广泛推广,比如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科隆、柏林及慕尼黑等。
虽然市郊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目前国内部分城市正在积极的规划研究之中,但由于其建设耗资巨大、运营维护费用高、规划年限长、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所以在开工建设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客观科学的客流预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不但不能有效的解决居民出行的交通问题和引导市域城镇体系的合理发展,还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造成城市无序的发展。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技术主要源于国外,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城际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技术从国外引进后,通过演变、消化吸收,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并已成功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由于市郊轨道交通在中国的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现有技术中,部分城市规划的市郊轨道客流预测仍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的预测方法,其预测结果不是很理想,与事后的实际数据差距较大。其原因在于市郊轨道交通无论从服务对象及范围还是从主要出行竞争中的交通方式及功能定位等方面,市郊轨道交通既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又不同于城际轨道交通。
市郊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的选择,还会对城市的空间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城市百年建设大计,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域,乃至都市圈的发展,但是其耗资大、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如何进行科学的预测市郊轨道交通的客流,不仅可以较好的支持其发展,又能利用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效益。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市郊轨道交通的特点而进行客流预测的方法,借用城市轨道交通或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会造成较大的偏差。这严重影响某城市市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如何解决该技术问题,成为交通科学中的一个困难课题。
总的说来,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市郊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出台,将为城市市郊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郊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将克服现有技术中预测结果不理想、与事后的实际数据差距较大的缺陷;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以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域城市组团空间布局、人口分布、行政区划、交通结构、市郊轨道线的功能定位、运营组织以及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式等影响因素,建立相关关系模型进行相关指标的筛选,然后从运营组织出发,借助软件平台构建相应的客流预测方法。
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郊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通过OD反推及站点吸引进行预测模型基础数据库的构建;
(2).依据市郊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结合运营衔接方式,构建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网络;
(3).分别针对市郊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运营衔接方式,分别构建预测模型;
(4).利用预测模型,结合基础数据,在相应的轨道交通分配网络上进行市郊轨道交通客流分配,从而得到市郊轨道交通全线客流(包括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比例)、车站客流(包括全日、早、晚高峰小时的上下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系数)、分流客流(包括站间OD表、平均运距及各级运量)、换乘客流(市郊轨道与市郊轨道间的换乘量以及市郊轨道与城市轨道间的换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载附加组件扩充软件功能的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药物制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