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2889.9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勇 |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感应 电子 叮咚 门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
背景技术
传统门铃一般多由按键开关控制铃声。这种传统门铃很难避免孩童们恶作剧地乱按,因而有不少门铃用一段时间被弃之不用;也有遇到您回家时两手拿着很多东西,腾不出手按门铃让家人开门,最需要告知家人开门的时候,门铃却发挥不了作用。
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是通过人体释放的红外热量来感应触发门铃发声,而不再需要用手指按动门铃开关。当有客人来访时,门铃会自动发出“叮咚”声音,通知主人开门迎客。只要红外感应式电子门铃的红外探测窗口设定的高度和位置合适,基本可以杜绝孩童们恶作剧现象的发生。
经过多种方案的试验、比较和分析,本发明使用少量普通元器件实现了门铃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的目标要求。以下详细说明这种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制作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人体释放的红外热量来感应触发门铃发声,而不再需要用手指按动门铃开关。当有客人来访时,门铃会自动发出“叮咚”声音,通知主人开门迎客。只要红外感应式电子门铃的红外探测窗口设定的高度和位置合适,基本可以杜绝孩童们恶作剧现象的发生。
技术特征: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由直流电源、门铃声集成电路(IC2)、音频放大电路和扬声器(BL)组成,其特征是:电路中的红外感应元件采用BH9402型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音频放大电路采用直耦式音频放大电路。
电路的组成及电路中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1.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的1脚接直流电源的正极(VCC),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的信号输出端2脚接电阻R1的一端,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的4脚接电路地(GND)。
2.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1脚接电阻R1的另一端,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2脚同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电路地(GND),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3脚同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电路地(GND),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4脚接电路地(GND),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7脚接电阻R4的一端,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8脚接电阻R4的另一端,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6脚接直流电源的正极(VCC)。
3.直耦式音频放大电路中电阻R5的一端接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5脚,电阻R5的另一端接NPN硅晶体管VT1的基极,NPN硅晶体管VT1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NPN硅晶体管VT1的集电极接PNP硅晶体管VT2的基极,PNP硅晶体管VT2的发射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VCC),PNP硅晶体管VT2的集电极串接扬声器(BL)后接电路地(GND)。
电路工作原理
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由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门铃声集成电路(IC2)、音频放大电路和扬声器(BL)组成。
当有客人来访时,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通过房门上的小孔感应到门外人体的红外辐射信号,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IC1)的2脚(CP)输出触发信号,使门铃声集成电路(IC2)的5脚输出门铃声信号,该铃声电信号经过硅晶体管VT1、VT2直耦式放大后,驱动扬声器(BL)发出“叮咚”声。
附图说明
1.附图是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的电路工作原理图。
2.附图中的IC1为BH9402型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该模块有4根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附图所示的红外感应式电子叮咚门铃工作原理图和附图说明及以下所述的元器件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即可实现本发明。
元器件的选择及其技术参数
1.R1~R5选用1/8W金属膜电阻或碳膜电阻,电阻R1的阻值为10KΩ,电阻R2的阻值为150KΩ,电阻R3的阻值为330KΩ,电阻R4的阻值为500KΩ,电阻R5的阻值为200KΩ。
2.C1和C2均选用耐压值10V的铝壳电解电容,容量均为10μF。
3.VT1选用2SC9013或3DG6型NPN硅晶体管,VT2选用2SC9012或3CG21型PNP硅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勇,未经黄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