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7633.9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谭斌;刘明;田晓红;汪丽萍;刘艳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3P1/12 | 分类号: | A23P1/12;A23P1/14;A23L1/18;A23L1/20;A23L1/217;A23L1/30;A23L1/305;A23L1/304;A23L1/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挤压 膨化 即食 食品 丙烯酰胺 含量 方法 | ||
1.一种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丙烯酰胺生成量低的挤压膨化即食食品原料;
(2)将上述原料磨粉后,通过挤压膨化工艺制成即食食品,所述挤压膨化的工艺条件为:用水分调节液调节物料的含水量,使物料含水量至17%~18%,然后分四个阶段挤压,四段挤压温度分别为60℃~70℃,85℃~95℃,110℃~120℃,130℃~140℃,螺杆转速275r/min~300r/min,其中,所述水分调节液为0.05mol/L~0.1mol/L的有机酸或无机酸的水溶液。
2.一种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丙烯酰胺含量生成量低的挤压膨化即食食品原料;
(2)将上述原料磨粉后,加入能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的抑制剂;
(3)将上述原料磨粉后,通过挤压膨化工艺制成即食食品,所述挤压膨化的工艺条件为:用水分调节液调节物料的含水量,使物料含水量至17%~18%,然后分四个阶段挤压,四段挤压温度分别为60℃~70℃,85℃~95℃,110℃~120℃,130℃~140℃,螺杆转速275r/min~300 r/min;其中,所述水分调节液为0.05mol/L~0.1mol/L的有机酸或无机酸的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醋酸、苹果酸、酒石酸或乳酸;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磷酸或硝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酰胺含量生成量低的挤压膨化即食食品原料选自玉米、马铃薯、小麦、小米、高粱、大米、苦荞、燕麦、豌豆或蚕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抑制剂为α-海藻糖、大豆多肽、竹叶提取物或食用氯化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海藻糖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粉质量的2%~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多肽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粉质量的1%~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叶提取物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粉质量的0.1%~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挤压膨化即食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氯化钙的添加量占所述食品原料粉质量的0. 1% ~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76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束紧带装置
- 下一篇:白花蛇舌草饮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