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茶加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1025.7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8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传统白茶的制作工艺为鲜叶原料、萎凋、干燥,没有“揉捻”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传统白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不仅改变了产品原有的外形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形状的产品:毛峰型白茶。同时,也改变了其内质。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白茶加工工艺,其特征有由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品种以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和云南群体品种为原料;
2)、萎凋:将验收后的鲜叶,以1~3cm厚度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上,萎凋15~20小时,至鲜叶失重率35~40%;萎凋至叶形皱缩,叶质萎软,嫩梗折不断,略显淡淡清香;
3)、揉捻:时间3~5分钟,不加压空揉,投叶量为装至揉筒2/3;
4)、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称为毛火,毛火温度90~100℃,毛火出来的茶叶进行滩凉,使茶叶中水分分布均匀再进行称为足火的第二道工序,足火温度70~90℃,烘至毛茶含水量为6±0.5% ,手捻茶条成末;
5)、拣剔包装: 将毛茶中的非茶类物质及黄片、茶籽、茶花等拣除;用合格的包装物定额包装。
本发明增加“揉捻”工序使产品的滋味增强,该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紧实,干茶色泽银白,汤色黄亮,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厚鲜纯,叶底匀嫩明亮等特点。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
本发明的萎凋是制好白茶的关键,它使鲜叶在一定条件下均匀散失适量水分。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而本发明采用的是萎凋槽萎凋,要求薄滩、均匀,不宜重叠,以免重叠部分叶色变红变黑;摊叶动作要迅速、轻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白茶加工工艺,有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品种以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和云南群体品种为原料;
2、萎凋:将验收后的鲜叶,以1~3cm厚度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上,萎凋15~20小时,至鲜叶失重率35~40%;萎凋适度:叶形皱缩,叶质萎软,嫩梗折不断,略显淡淡清香。
3、揉捻:时间3~5分钟,不加压(空揉,稍成条即可),投叶量:装至揉筒2/3即可。
4、干燥:是进一步散发水分,发展茶叶香气的环节;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道工序,毛火温度90~100℃左右,毛火出来的茶叶进行滩凉,使茶叶中水分分布均匀再进行足火工序;足火温度80℃左右,烘至毛茶含水量为6±0.5%,手捻茶条成末。
5、 拣剔包装: 将毛茶中的非茶类物质及黄片、茶籽、茶花等拣除;通过上述步骤即制得白茶产品,用合格的包装物定额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定式变向传输平台装置
- 下一篇:将混合材料压制熔融成坯件的成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