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空调系统压力测试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7331.5 | 申请日: | 201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潘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L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系统 压力 测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压力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追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汽车的舒适性的要求。因而,汽车生产厂商越来越重视对汽车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测试,通过测试调整辅助系统参数,以保证汽车在运行时能使驾驶者拥有较舒适的驾驶环境。
为了保证汽车空调系统能够产生良好的制冷效果,厂商在开发汽车空调系统时,需要对汽车空调的工作状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保证空调达到最佳性能。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汽车空调制冷剂的用量一定时,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压力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对空调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能很好的了解空调当前工作状态,然而厂商在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测试时,没有适合的测试设备能实现在加注不同量的制冷剂时,同时对空调系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实时监控空调压力变化及空调系统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压力测试设备,实现了在加注不同量的制冷剂时实时监测空调压力趋势的目的,对汽车空调系统工作状态有很大的预见性,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空调系统工作不正常导致的空调效果差、驾驶环境不舒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压力测试设备,包括制冷剂罐,所述制冷剂罐通过第一连接管与三通阀门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门的另外两个接口中的一个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压力变送器连接,所述另外两个接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与加注口接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空调低压表头。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压力变送器与供电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为空调低压橡胶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为空调低压橡胶管。
所述第三连接管为空调低压橡胶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制冷剂罐与压力变送器联用,实现了在加注不同量的制冷剂时实时监测空调压力趋势的目的,对汽车空调系统工作状态有很大的预见性,因而使汽车生产厂商能够结合空调压力来把握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便调整空调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空调系统工作不正常导致的空调效果差、驾驶环境不舒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和维修并且测量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压力测试设备示意图。
图中:
1、空调低压表头,2、阀门,3、第一连接管,4、制冷剂罐,5、数据采集设备,6、压力信号线,7、供电电源,8、压力变送器,9、第二连接管,10、三通阀门,11、第三连接管,12、加注口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压力测试设备,包括制冷剂罐4,制冷剂罐4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三通阀门10的一个接口连接,三通阀门10的另外两个接口中的一个通过第二连接管9与压力变送器8连接,所述另外两个接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连接管11连接,第三连接管11与加注口接头12连接。
测试时,先用真空泵对需要进行测试的汽车空调进行抽真空处理,抽真空处理后,将加注口接头12接到汽车空调低压管加注口。打开制冷剂罐4,通过汽车空调低压管加注口,按所述汽车空调设计的制冷剂剂量加注制冷剂。加注完毕后关闭制冷剂罐,通过压力变送器8检测汽车空调压力。
当需要调整汽车空调的制冷剂量时,将加注口接头12从汽车空调低压管加注口取下,用真空泵对汽车空调进行抽真空处理,抽真空处理后将加注口接头12重新接到汽车空调低压管加注口。打开制冷剂罐4,按需要添加的制冷剂量向汽车空调系统内添加制冷剂,通过压力变送器8检测汽车空调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