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6939.6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0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孙莉萍;贾静;张召武;马燕燕;赖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9/14 | 分类号: | A61K49/14;A61K49/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酸 受体 靶向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由纳米金颗粒、叶酸和谷胱甘肽组成,所述谷胱甘肽的巯基和纳米金颗粒的表面形成金硫键,所述谷胱甘肽中的羧基与所述叶酸的氨基形成酰胺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颗粒、叶酸和谷胱甘肽的摩尔比为1∶(1~2)∶(1~3)。
3.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金酸溶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加入水中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冷却即得溶液A;
2)将谷胱甘肽溶液加入溶液A中,搅拌,透析后得溶液B;
3)往溶液B中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搅拌混匀,加入叶酸,再搅拌,透析,即得产物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氯金酸溶液、柠檬酸三钠溶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9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氯金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所述柠檬酸三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加热采用微波加热,加热的温度可100~120℃,加热的时间为1~10min。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谷胱甘肽的浓度可为0.1mol/L,所述谷胱甘肽溶液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200。
8.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搅拌的时间为8~16h,透析的时间为6~12h。
9.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在步骤3)中所述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浓度为0.05mol/L,所述N-羟基琥珀酰亚胺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1∶400;所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浓度为0.05mol/L,所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1∶400;所述叶酸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1∶200。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叶酸受体靶向型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在步骤3)中再搅拌的时间为8~16h,透析的时间为12~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9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秋千
- 下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