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装置及以其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6493.7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邹景;朱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过滤 一体化 反应 装置 以其 处理 低浊微 污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的装置及其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行业,由于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制膜成本的大幅降低,第四代给水处理工艺——膜处理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其中,浸没式超滤/微滤膜过滤的推动力是膜管内部的真空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具有运行压力小、运行成本低、膜反洗方便及膜污染小等优势,因此,浸没式管式超滤/微滤膜处理工艺成为现在饮用水中膜处理工艺发展的代表。超滤/微滤膜对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胶体、病原微生物、细菌等具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膜截留尺寸的限制,其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尤其是小分子量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还导致膜面容易受水中有机物的污染,因此,现有的对低浊微污染等水源,采用微絮凝与浸没式超滤/微滤膜进行组合的工艺,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出水水质指标好,但由于超滤/微滤膜组件能有效截留经微絮凝处理水中的絮体、胶体、病原微生物等较大尺寸物质,导致浸没式超滤/微滤膜反应池内的絮体、胶体、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浓度越来越高,形成高浓度的浓缩液,现有对浓缩液的处理方式是将这部分浓缩液定期排放,浪费了大量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同时产生了新的污染源。长时间运行后在膜表面还易形成滤饼层从而加速膜污染,增加膜反洗强度及频率,进而增加运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微絮凝与浸没式超滤/微滤膜工艺需要定期排放反应池中的浓缩液的问题,而提供微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装置及其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微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池、浮渣槽、贮水箱、空压机、蠕动泵和溶气泵,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池由机械微絮凝区、过渡区和膜过滤-气浮区组成,机械微絮凝区与过渡区之间由过水堰板分隔、过渡区与膜过滤-气浮区之间由穿孔花墙分隔、机械微絮凝区设置机械搅拌,膜过滤-气浮区内设置超滤/微滤膜组件,超滤/微滤膜组件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蠕动泵进水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水口与贮水箱连通,超滤/微滤膜组件的出水口同时通过反洗气管与空压机连接,在膜过滤-气浮区的底部设置释放器,释放器利用溶气水管通过溶气泵与贮水箱底部连通,进水管位于机械微絮凝区下部,膜过滤-气浮池区的出渣口与浮渣槽的进渣口相连。
以微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装置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低浊微污染水由进水管通入絮凝、膜过滤与气浮一体化反应池的机械微絮凝区,经机械絮凝后,由过水堰板溢出进入过渡区,再通过穿孔花墙进入膜过滤-气浮区,在超滤/微滤膜组件与溶气泵同时工作的条件下处理,其中超滤/微滤膜组件的通量为80L/(m2·h)~120L/(m2·h)、运行压力为0.7bar~1.0bar,溶气泵的运行压力为3bar~4bar、回流比为8%~12%、回流水中的空气溶气量为160mg/L~200mg/L,将得到的净水排入贮水箱,膜过滤-气浮池区的渣由出渣口排入浮渣槽,完成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其中每隔24h利用空压机对超滤/微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气洗,气洗强度为35m3/(m2·h)~50m3/(m2·h),气洗历时为4min~6min,然后再用蠕动泵对超滤/微滤膜组件进行水洗,水洗强度为60L/(m2·h)~100L/(m2·h),水洗历时为4min~6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瘦体,爽肤的洗浴液配方
- 下一篇:洗脚用按摩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