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基因奶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5721.0 | 申请日: | 201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马毅;张俊瑜;王巍;许静;董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00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基因 奶牛 早期 胚胎 性别 鉴定 分子生物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转基因奶牛的潜力,扩大转基因奶牛的规模,可以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来提高转基因奶牛的繁殖速度,并且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转基因奶牛的成本。对转基因奶牛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再进行移植,可以便外源基因有效的遗传给下一代,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商业价值。
到目前为止,性别控制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X、Y精子的分离技术,结合人工受精,来控制后代性别,但目前分离速度太慢(1.8×107个/h),精液价格昂贵,且分离后精液不耐冷冻,后代有一定的畸形率,因而应用受到限制。一是通过胚胎性别鉴定,结合胚胎移植来进行性别控制。家畜胚胎的性别鉴定已成为家畜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家畜胚胎性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目前,已被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应用于家畜,尤其是牛胚胎的性别鉴定。其主要方法有:雄性特异性DNA探针检测法、PCR扩增DNA片段检测法、PCR扩增SRY法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研究出一种可在牛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并通过该发明加快转基因奶牛生产。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从待检牛胚胎中分离4~6个细胞,用无菌超纯水冲洗3次后,放入0.5mL PCR管中,加入10uL无菌超纯水,100℃煮沸10min~15min,立即置于碎冰中,冷却后在4℃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2、引物设计
根据牛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生物学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设计PCR扩增引物。
引物序列如下:
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 正向:5′-TGATAGTTGATCCCACAGAAGG-3′
反向:5′-TGAACTTACAAGCAGCTGAGG-3′
常染色体特异性引物 正向:5′-TGAGGCATGGAACTCCGCTTG-3′
反向:5′-GGTGGTTCCACATTCCGTAGG-3′
3、PCR反应
以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和常染色体内标引物扩增,PCR扩增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uL,其中10×PCRBuffer 2uL,4dDNTP的浓度均为200pmol/L,引物浓度为5~20pmol/L,Tap酶2.5U,模板DNA10~100ng/u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3℃退火25s;72℃延伸30s,共进行3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4、PCR扩增产物检测
取5uL PCR扩增产物,1%~5%琼脂糖凝胶电泳,所述的条件是3V/cm~5V/cm,电泳20min~50min,用溴化乙锭染色,凝胶成像系统检查,电泳图参见附图1。
5、结果判定
检测电泳图谱中是否出现131bp和250bp两条带;如果电泳图谱中出现131bp和250bp两条带,即判定为雄性胚胎;如果只出现250bp条带,即可判定为雌性胚胎。
附图说明
图1为DNA样鉴定性别的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从待检牛胚胎中分离4~6个细胞,用无菌超纯水冲洗3次后,放入0.5mL PCR管中,加入10uL无菌超纯水,100℃煮沸10min~15min,立即置于碎冰中,冷却后在4℃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2、引物设计
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 正向:5′-TGATAGTTGATCCCACAGAAGG-3′
反向:5′-TGAACTTACAAGCAGCTGAGG-3′
常染色体特异性引物 正向:5′-TGAGGCATGGAACTCCGCTTG-3′
反向:5′-GGTGGTTCCACATTCCGTAGG-3′
3、PCR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