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活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4777.4 | 申请日: | 201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显军;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1/74 | 分类号: | D06M11/74;D06M10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1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聚丙烯 碳纤维 电极 材料 活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用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活化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制品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导电性,多孔性等一系列有用、
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做为电极或辅助材料用于各种类型电池,是发展新型储能电池的基本材料之一。但是未经处理的碳纤维的电化学活性有限,例如铁铬氧化还原液流型电池的铬负极反应,只有在担载金等贵金属催化剂或经高温等特殊处理后,碳纤维才具有电极活性。美国曾研究不同碳纤维毡、不同碳化温度、化学净化处理,不同催化体系等因素对碳纤维毡电极活性的影响。Giner公司在l982年的NASA CR-167921报告中认为l680℃碳化的粘胶毡担载金一铅催化剂是改善铬负极反应的最佳条件。日本一些公司不采用贵金属催化剂,主要研究途径是在较高温度《l600-2500℃)下进行碳化后,在含氧惰性气氛中再进行活化处理.如东洋纺绩公司的60263.164公开特许,经l600℃碳化的纤维素碳纤维布在含有200乇氧的惰性气氛中、850℃处理30分钟。碳纤维表面的氧原子比从2.5%增加到l0.2%,电极电导率提高,电池的电流效率从90%提高到,96%。以上的碳纤维制备都需要高温设备,而且还需进一步活化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活化方法。
本发明采用工业上约l300℃碳化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经过去除部分环氧树脂,在60-0mmHg低真空条件,加热放空、再抽空、控制温度在(600—700)±60℃。最后得到的碳纤维,表面活性增加,电极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工业上约l300℃碳化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在不超过0.5%浓度的环氧树脂丙酮溶液中经l-5分钟浸渍处理后的碳纤维编织布,在60-OmmHg低真空条件下加热至600~50℃,放入300mmHG~lat空气后,再抽空,反复8—l0次,温度变化范围为(600-700)±50℃,经20~4O分钟,自然降温冷却,碳纤维表而的环氧树脂经处理后碳化,形成三维结构的微小多孔体.比表面增加l倍以上表面含氧基团增多。
电极活性提商的结果如附图l。图1为1cm2表观电极面积在
0.05mol/L CrCl3~0.05mol/L FeCl2-1mol/L HCL电解液中,在25℃、
0 ~0.95V(vs.SEC)电位范围。10mv/S扫描速度下所测的循环伏安特性(a)图为未经处理的碳布电极的测量结果, (b)图为本发明方法的热处理碳布电极的测量结果。对比(a) (b)曲线上Cr3+/Cr2+和Fe2+/Fe3+电对的混合氧化还原峰电流可知,热处理后比热处理前高3倍以上,所测曲线形状稳定,多次样品测量结果重复。说明本发明方法的热处理使碳纤维表面活化,电极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布活化处理工艺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l:
工业上约l300℃碳化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在不超过0.6%浓度的
环氰树脂丙酮溶液中经1-5分钟浸渍处理后的碳纤维编织布,在60-0mmHg低真空条件下升温至630℃,放入l atm空气,再抽空,反复l0次,温度自然在63O-780'C内波动,约经40分钟,自然降温冷却。经处理后碳纤维的表面性质改善,如表I数据。电极活性提高
3倍以上,如图l。
实施例2:
工业上约l300℃碳化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在不超过0.5%浓度的环氯树脂丙酮溶液中经1-5分钟浸渍处理后的碳纤维编织布,在60-0mmHg低真空条件下升温至600℃,放入300-400mmHg空气,再抽空,反复8次,温度自然在600-714℃内波动,约经30分钟,自然降温冷却。经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性质改善,电极活性提高3倍以上,如图l。
实施例3:
工业上约1300℃碳化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在不超过0.5%浓度的环氧树脂丙酮溶液中经l-5分钟浸绩处理后的碳纤维编织布在60-0 mmHg低真空条件下,升温至660℃放入300-500 mmHg空气,再抽空反复8次,温度自然在550-680℃内波动,约经20分钟,自然降温冷却。经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性质改善,电极活性提高3倍以已如图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4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