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动式往复泵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9607.7 | 申请日: | 201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广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广邦 |
| 主分类号: | F04B9/10 | 分类号: | F04B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动 往复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往复泵。
背景技术
往复泵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泵,其主要部件包括泵缸、活塞、活塞杆、吸入阀和排出阀。活塞设置在泵缸内,活塞杆从泵缸一端伸出,与传动机构相连,吸入阀和排出阀均为设置在泵缸上的单向阀;其工作原理:活塞自向一侧移动时,泵缸内形成负压,液体经吸入阀进入泵缸内;当活塞自另一侧移动时,泵缸内液体受挤压,压力增大,由排出阀排出。影响往复泵排出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液流的惯性力;为保证液流的惯性较小,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做法,是在排出阀和吸入阀对应的管路上设置有排出气腔和吸入气腔,吸入气腔和排出气腔上均留有部分空气;当往复泵正常工作时,随着往复泵的周期性运动,在排出过程中,液体首先被排入排出气腔,排出压力增高时,排出气腔内的气体被压缩,收容一部分液体,当排出压力减小时,气体膨胀,使压力能够缓慢降低;吸入气腔的原理与排出气腔的原理相似,这一措施可明显改善往复泵吸排压力的波动,使其工作更加平稳;但是,吸入气腔内的仍有较大波动,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往复泵的吸入波动,使其工作更加平稳,目前,在本领域中尚无更进一步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动式往复泵,使往复泵能在工作时,吸入气腔的体积随往复泵的动作而改变体积,保持吸入压力的稳定,保证泵工作更加平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脉动式往复泵,包括泵缸、活塞、活塞杆、吸入阀和排出阀,所述活塞设置在泵缸内,活塞杆从泵缸一端伸出并与传动机构相连,吸入阀和排出阀均为设置在泵缸上的单向阀;排出阀的管路上设置有排出气腔,在排出气腔的侧下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吸入阀对应的吸入管设置在吸入气腔中,吸入气腔上设有进液管,吸入气腔上部设有膨胀腔,所述膨胀腔中设有波纹管,膨胀腔中设有推挤波纹管伸长的弹簧,所述波纹管内腔与吸入气腔相连通。
本发明工作时,随着每次的吸入阀的动作,吸入管从吸入气腔中吸入液体,在吸入气腔内形成负压,吸入气腔再从进液管进液,吸入气腔中形成负压,驱使波纹管压缩弹簧,吸入气腔内保持相对恒定的负压,当往复泵完成吸入动作后,弹簧会恢复初始状态,推挤波纹管伸长,在往复泵排出的工作过程中,吸入气腔仍可持续进液,并为复泵下次的进液作好准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保证了往复泵的吸入压力处于相对恒定状态,避免由于波动而导致的进液管路的振动,保证了往复泵运转的平稳性。该装置尤其适用于单作用的往复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出气腔成直立设置的圆柱桶形,排出气腔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5-1.3)∶1。排出气腔可以设置成可承压的圆桶形,采用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5-1.3)∶1的结构,可保证排出气腔体积不至于过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入管的底部倾斜设置。工作时,负压促使液体中的气体析出,当析出气体足过多时,可以从倾斜设置的吸入管中被排出,避免在平口状况下大量吸入空气,引起吸排压力的波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为恒张力弹簧。该恒张力弹簧可以由多个弹性较弱的碟形弹簧相向叠合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出气腔,2:出液管,3:排出管,4:泵缸,5:吸入管,6:进液管,7:吸入气腔,8:弹簧,9: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脉动式往复泵,括泵缸4、活塞、活塞杆、吸入阀和排出阀,活塞设置在泵缸4内,活塞杆从泵缸4一端伸出并与传动机构相连,吸入阀和排出阀均为设置在泵缸上的单向阀;排出阀的管路上设置有排出气腔1,在排出气腔1的侧下部设有出液管2,吸入阀对应的吸入管5设置在吸入气腔7中,吸入管5的底部设置倾斜的切面;吸入气腔7上设有进液管6,吸入气腔7上部设有膨胀腔,膨胀腔中设有波纹管9,膨胀腔中设有推挤波纹管伸长的弹簧8,该弹簧8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恒张力弹簧,波纹管9的内腔与吸入气腔7相连通;排出气腔1成直立设置的圆柱桶形,排出气腔1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5-1.3)∶1,以两者之比为1.42为最佳;排出阀对应的排出管3连接在排出气腔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广邦,未经沈广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可变容积腔抽油泵
- 下一篇:重力提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