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6669.2 | 申请日: | 201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P·希武萨尔茨基;W·威德拉;O·克拉兹维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9/58;F16F9/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卢森堡***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 ||
1.一种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包括:主管(22),所述主管限定充满流体(44)的主腔室(38);活塞(32),所述活塞具有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主管(22)的延伸末端(28)的杆(36),所述活塞(32)能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腔室(38)中,并在完全延伸轴向位置(FE)和完全压缩轴向位置(FC)之间以压缩模式(MC)和延伸模式(ME)操作;
所述减振器(20)还设有液压回弹止动器(50),所述液压回弹止动器称为HRS(50),其布置在所述主管(22)中并包括:
HRS管(52),所述HRS管固定在所述主管(22)上,所述HRS管(52)具有壁(54),所述壁(54)设有被称为HRS管内表面(56)的内表面(56);以及
HRS活塞(70),所述HRS活塞被调节至所述HRS管内表面(56)并安装在所述杆(36)上,使得当所述减振器(20)处于所述延伸模式(ME)和接近完全延伸位置(FE)时,所述HRS活塞(70)通过HRS管进口(60)进入所述HRS管(52)中,以使得在所述HRS管(52)的延伸末端(58)和所述HRS活塞(70)之间的流体(44)处于压力下,该较高压缩的阶段称为HRS阻尼阶段;
所述HRS(50)还设有流体离开装置(64),用于向在所述HRS管(52)的内部处于压力下的所述流体(44)提供通向所述主腔室(38)的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HRS(50)包括用于在所述HRS阻尼阶段中通过改变所述流体(44)的输出来改变HRS阻尼水平的装置(66、64、70),所述HRS活塞(70)相对于所述HRS管(52)的相对轴向位置确定整个所述流体离开装置(64)的流体(44)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66)在所述HRS阻尼阶段中提供阻尼水平的连续增加。
3.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开装置(64)设置在所述HRS管(52)的圆柱形壁(56)中。
4.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开装置(64)从所述HRS管进口(60)朝所述HRS管(52)的内部延伸。
5.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HRS(50)还设有流体进口装置(80),当所述减振器(20)处于所述压缩模式(MC)时,所述流体进口装置(80)打开,从而使得所述流体(44)能够从所述主腔室(38)传送至所述HRS管(52)的内部,当所述减振器(20)处于所述延伸模式(ME)时,所述流体进口装置(80)关闭,从而阻止所述流体(44)从所述主腔室(38)传送至所述HRS管(5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进口装置(80)处于所述HRS活塞(7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进口装置(80)包括至少一个孔(80),所述HRS活塞(70)在压缩止动表面(87)和延伸止动表面(85)之间能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杆(36)上,当所述减振器(20)处于所述压缩模式(MC)时,所述HRS活塞(70)沿轴向平移成抵靠所述压缩止动表面(87),这使得所述孔(80)打开,当所述减振器(20)处于所述延伸模式(ME)时,所述HRS活塞(70)沿轴向平移成抵靠所述延伸止动表面(85),这关闭所述孔(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HRS活塞(70)还设有形成凹口(79)的内部径向凸肩,从而在所述压缩模式(MC)中,所述HRS活塞(70)在所述凹口(79)的底部抵靠所述压缩止动表面(87)。
9.根据与权利要求4组合的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性液压减振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开装置(64)限定横截面(68),所述流体(44)通过所述横截面离开,且所述横截面(68)沿轴向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6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电子产品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降低不锈钢焊丝坯料热轧角裂缺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