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吴茱萸碱的超临界萃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43282.1 申请日: 2010-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1973994A 公开(公告)日: 2011-02-16
发明(设计)人: 张丽云;高聚霞 申请(专利权)人: 西藏金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71/14 分类号: C07D471/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50000 西藏*** 国省代码: 西藏;5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吴茱萸 临界 萃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专利涉及吴茱萸碱的提取方法,具体为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超临界萃取等技术生产高纯度吴茱萸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吴茱萸碱的分子式为C19H17N3O,分子量为303.36,CAS NO:518-17-2。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ce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cearpa(Juss.)benth.Var.of f 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ce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该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伤害感受、减肥、保护心脏、降血压等多种药理学活性。 

目前,工业上主要以植物提取和半合成的方法生产吴茱萸碱,虽然现已实现了吴茱萸碱化学全合成,但是工艺条件仍不甚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植物提取吴茱萸碱的方法主要为提取中药材中生物碱常用的方法:有冷浸取、回流提取、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震荡提取法等,大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传统的溶剂萃取技术的最大问题是污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污染产品,在许多领域(例如医药、食品等)应用受到了限制。 

超临界流体萃取作为一种先进的高效分离技术,主要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 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特点:①由于一般采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无毒、无味、不燃、价廉,对环境和产品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食品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②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为31℃,萃取操作可以在接近常温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适用于对温度敏感,在高温下品质易发生变化的产品的加工;③由于CO2对产品不产生污染,且极易与产品完全分离,故可省去复杂的脱除溶剂工艺,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以超临界萃取为主要手段的吴茱萸碱生产方法,以克服现有吴茱萸碱生产技术中,污染严重,提取率低,产品纯度不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思路如下: 

①进行吴茱萸原料的预处理研究,确定超临界萃取前的最佳原料状态。 

②筛选不同类型的夹带剂,确定最佳夹带剂的种类及用量。 

③超临界萃取条件优化,筛选吴茱萸碱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 

④进行吴茱萸碱的纯化工艺研究。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吴茱萸原料的预处理 

本技术考察不同吴茱萸颗粒大小、经超声波处理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设计单因素实验,将吴茱萸进行粉碎通过不同大小筛孔,进行吴茱萸碱含量比较。粒度大小对萃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过程存在一个溶解速率 和溶解度的问题,粒度大,溶解速率相对较慢,粒度小,溶解速率相对较快。通过对不同粉碎度及超声波处理前后的吴茱萸中吴茱萸碱的含量测定,发现粉碎度较大的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含量较高,而未粉碎的吴茱萸含量较低。经过试验对比,吴茱萸的粉碎粒度范围为60-120目。 

②夹带剂的选择 

本技术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夹带剂和CO2的添加比例为4.2∶100。本技术同时研究了乙醇最佳提取率的适宜浓度,考察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于吴茱萸碱提取率的影响,对于吴茱萸碱的提取,乙醇含水量越少,提取效果越好,无水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萃取率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最初的萃取阶段,萃取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萃取率也大幅提高。 

③吴茱萸碱超临界萃取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金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藏金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3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