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泥净水剂及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39670.2 | 申请日: | 201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 地址: | 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煤泥制备水处理方面的絮凝剂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煤泥净水剂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水处理絮凝剂普遍采用化学混凝法生产,即采用铝盐、铁盐等无机盐为原料,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使得原料成本逐年上升,铝矾土的地质储量急剧减少,而本净水剂是利用选洗煤厂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泥和化工厂的废弃物废酸经化学反应制得,使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得到再生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絮凝剂,这种絮凝剂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降低了水处理成本,提高了净化效果。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煤泥净水剂,其组成包括:煤泥、废酸或废硫酸或废盐酸、水处理助剂、水,所述的煤泥的重量份数为250,所述的废酸或废硫酸或废盐酸的重量份数为80,所述的水处理助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水的重量份数为869。
一种煤泥净水剂的制作方法,称取以上所述的煤泥与所述的废酸的重量份数,所述的煤泥与所述的废酸的反应温度在60-70℃之间:将所述的煤泥与所述的进行混合,使之进行化学反应1-2小时后,然后加入以上所述重量份数的水处理助剂,再加入以上所述重量份数的水,待以上物质充分混合后即完成制备过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净水剂所用原料为洗煤厂和化工厂的废弃物,是环保和节能的产品,它能以废治废,变废为宝,使企业产业链密闭循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净水剂不消耗传统的原料铁盐和铝盐矿产资源,是资源节约型产品,所用的酸是工业废酸,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
3.本发明的净水剂因为原料的关系,铝离子和铁离子的含量都很低;众所周知,铝离子的含量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铝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积累,通过积累后参加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能将体内的营养元素置换,使营养成分流失或沉淀,干扰和破坏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导致人出现如脑性铝病、铝性骨病、铝性贫血等中毒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中残留的铝量限制标准为0.2mg/L,而我国现在广泛使用的水处理剂中的铝含量一直在0.29mg/L左右,所以我国现行的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了铝的含量为0.29mg/L,无法接受国际标准;本净水剂氧化铝的含量非常低,仅为3-5%,大大低于国家10%的标准。
4.本发明的净水剂铁的含量非常低;铁离子超标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当水中的铁达到1mg/L时,就会有明显的金属味道,达到0.3mg/L时,就可以使器皿着色;铁离子能促进管网中铁细菌的增长,在管壁形成粘性膜,腐蚀管道,铁对人体的平均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200--250mg,达到此数值时,尸检中可以发现粘膜出血坏死与脱落,我国现行的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铁的含量不得超过0.3mg/L,本发明的净水剂铁的含量微乎其微,仅为1%左右,对人体没有危害。
5.本发明的物料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废酸的作用,将煤泥中的铝和铁析出,生成硫酸铝、硫酸铁或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铁,铝盐和铁盐都是絮凝剂的必备成分,加入“水处理助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而有净化水的作用。
6.本发明选用洗煤厂自制煤泥净水剂,成本大约20--30元/吨,因废酸是化工厂废物不需要费用,只有运输费,而煤泥是选煤厂产生的废物也不需要费用,因为用煤泥生产净水剂处理煤泥水,煤泥又沉回浓缩池,煤泥不会损失,所以,使用煤泥不产生费用。使用聚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PAM)处理煤泥水,总成本是0.7945元/m3,使用煤泥净水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处理煤泥水,总成本为0.058元/m 3,二者相比较,使用煤泥净水剂节约成本0.74元/m3,可谓经济实用;市场广阔、前途远大、工艺简单,反应物料在容器中搅拌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煤泥净水剂,其组成包括:煤泥、废酸或废硫酸或废盐酸、水处理助剂、水,所述的煤泥的重量份数为250,所述的废酸或废硫酸或废盐酸的重量份数为80,所述的水处理助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水的重量份数为869。所述的水处理助剂是利用市场上销售的专利产品,专利号为:2004 1 0044 1 78.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未经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9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儿童座椅头靠
- 下一篇:墨盒无墨及损坏自动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