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23929.4 申请日: 2010-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2077758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1
发明(设计)人: 曹丹凤 申请(专利权)人: 曹丹凤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A01G23/08
代理公司: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代理人: 李枢
地址: 118100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柞蚕 场轮伐 枝干 栽培 黑木耳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是科学利用养蚕副产物,创造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新途径,是开拓科学养蚕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选择最佳经济组合的致富新路。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可以代替专用耳木林,既可节省购耳木的生产成本,又能促进山区的生态建设,而且出耳早、产量高、管理方便、生产周期短。

据调查和小区试验表明,一立方米柞蚕场木耳可产黑木耳15-20公斤。每亩六年生柞蚕场可产耳木0.5立方米,按年砍伐量为蚕场总面积的1/6或1/7计算,每把蚕场可产耳木5立方米左右,产木耳50-100公斤,创产值3000-4000元,是养蚕的2-4倍。而且,不影响正常养蚕的投种量和产茧量,同时也不影响烧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该方法可在不影响养蚕产量的情况下生产黑木耳。

采用技术方案:

利用柞蚕场轮伐枝干栽培黑木耳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一、柞蚕场养蚕栽培黑木耳生产实施设计方案:

1、柞蚕场轮伐周期改6-7年,以利用提高柞树的生长量;

2、将柞蚕场等分为六份或七份(与轮伐周期一致),每年只轮伐1/6或1/7柞树。

3、轮伐的1/6或1/7柞树,按一定的粗度(小头≥35厘米),先留10米、11米、12米的长度作耳木,生产黑木耳,剩余的梢头作烧柴;

4、每年轮伐的1/6或1/7蚕场当年休闲不养蚕,六年生或七年生树最好也不养蚕(如要利用只用于窝茧),以利于柞树生长,改善生态条件。其余的4/6或5/7的蚕场面积,实行技术密集的集约化养蚕。

二、蚕场木耳的选择

1、树种选择及规格。蚕场耳木的树种,可选择蒙古柞、尖柞和辽东柞。上述树种凡小头直径在3.5厘米以上,长度1.0-1.2米的枝干,均可作耳木。

2、砍伐时期及处理。柞蚕场耳木砍伐时期应在2月份进行,砍伐过早失水多,对接种不利。砍伐的耳木两头要成垂直断面,尽量减少创伤面积,耳木表皮要求完好洁净。

三、接种前的准备

1、接种工具及用品。柞蚕场耳木适宜手电钻打孔,钻头为13毫米径,并备有5寸大号铁钉数个,用钉冒向接种孔里打进菌种。此外,还要配有电源线包括地线(8-10米)、电源插座插头、分灯头、验电笔(用于检查电钻是否漏电)、铁锉(磨钻头)及备用钻头等配套用品。

2、合黄泥。取深土层粘黄土和新鲜阔叶树木梢按1∶1的比例拌合能搓成丸状的程度即可,决不能合泥过稀,否则封盖不牢。

四、接种技术

1、接种时期。接种要在早春3月上中旬进行,耳木砍伐后,要尽快接新种,这一点与专用耳木不同,间隔时间长因耳木径级小,失水多,接种效果不好。

2、菌种质量检查。菌丝洁白、粗状,发育均匀一致,手感富有弹性,具有蘑菇香味,均为好菌种。有的菌瓶可见木稍颗粒,是因发菌时间短所致,不影响质量。但是,如果瓶底出现黄褐色液体,说明菌种老化不宜使用。

3、耳木打孔。耳木直径在3.5-4.5厘米,打2行孔,直径大于4.5厘米的打3行,直径在6厘米的打4行孔,孔距6-8厘米,孔深1.5厘米。打完孔的耳木要立起,不要接触地面。打孔速度要根据搁速度而定,要随打孔、随接种,不能积压过夜,以防孔眼感染杂菌。电钻打孔要十分注意安全。

4、接菌种。先将菌瓶打破,取出菌种并用消毒的毛刷除去碎玻璃片,打菌种放在已消毒的塘瓷盆内,上盖干净薄膜,接种时取出一块菌种,随时掰成孔眼大小的菌块,施入接种孔内。并用钉冒向里轻推进靠实,以菌种与孔眼没有空隙为度,切防压出水破坏菌丝。施入菌种应略低于木质部,以利于黄泥封盖。接种时要自始自终,注意环境、耳木和接种孔的卫生,减少杂菌感染。

5、黄泥封口。黄泥封口要设专人,将合好的黄泥搓揉成玉米粒大小,堵压在接种孔的表面与树皮表面相平,泥与树皮的接口要封严,切不可高出或低于树皮。

五、耳木发菌排场管理

1、起堆。接种后的耳木,分别段木长短及时起堆排场,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场地,呈“井”字形排放起堆,堆高1-1.3米,堆底用石块垫起,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利用保温发菌。

起堆初期段木间排放应略有距离,以后天气渐暖距离可适当加大,并注意每天换气通风,为避免温高烧堆,堆内温度达25℃时,应揭去薄膜。

2、翻堆。耳木起堆后,应注意翻堆,一般一周翻一次,要上下对换翻,晾晒通风,有利于发菌。在翻堆过程中,如发现耳眼空白或无泥盖,要随时补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丹凤,未经曹丹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3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