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自锁快速折叠车把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16669.8 | 申请日: | 201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梁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讯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快速 折叠 车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自锁快速折叠车把,特别是一种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具有自锁功能、安全系数高的折叠车把,其只需要使用者连贯地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整个折叠或开启动作,可作为各种代步工具的车把,彻底改变传统车把的折叠使用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折叠车把,基本上都是采用抽拉式的儿童车折叠车把,缺乏新意,实用性不强,安全性没有保障,也不能充分满足市面上各种代步工具对安全实用折叠车把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具有自锁功能、安全系数高的折叠车把,其只需要使用者连贯地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整个折叠或开启动作,可作为各种代步工具的车把,彻底改变传统车把的折叠使用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自锁快速折叠车把,由锁紧装置、上盖、底座、四个螺栓、两组活动关节、一组旋转关节、三根轴、两根横管所构成。
所述两组活动关节一端都为斜面和圆弧面、旋转关节两端分别为斜面和圆弧面,两组活动关节的圆弧面和旋转关节的两端圆弧面分别以两根轴为圆心分别同轴连接,两组活动关节可绕轴旋转并分别与旋转关节两端的斜面、圆弧面相吻合,两组活动关节另一端分别与两根横管连接,。
所述上盖与底座靠四个螺栓连接,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放置旋转关节,使旋转关节旋转或该固定。
所述上盖留有两个缺口,使两组活动关节分别绕轴旋转时,其斜面的尖端可以通过。
所述锁紧装置通过轴与两个螺栓连接,并且这根轴处于锁紧装置的偏心位置,使得锁紧装置绕这根轴向下旋转时可压紧上盖。
在初始状态下,人使用折叠车把完毕后,首先向上旋起锁紧装置,增大上盖和底座之间的空隙;两手分别握在横管端部,向前或向后旋转,即带动两根横管、两组活动关节、旋转关节一起旋转,使得两组活动关节的斜面向下,与之相吻合的旋转关节两侧的斜面向上;然后手继续握着横管两端,向下施力,使得两组活动关节与与之固定连接的两根横管同时绕轴旋转,斜面的尖端通过上盖留有的缺口;最后向下旋转锁紧装置,固定旋转关节不再转动,即完成了此发明的折叠动作;上述连续动作的逆向动作即为此发明的开启动作。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锁紧装置 2:上盖
3:螺栓 4:螺栓
5:螺栓 6:螺栓
7:轴 8:旋转关节
9:活动关节 10:活动关节
11:横管 12:横管
13:轴 14:轴
15:底座 16:缺口
1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自锁快速折叠车把。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旋转自锁快速折叠车把,由锁紧装置1、上盖2、底座15、螺栓3、4、5、6、活动关节9、10、旋转关节8、轴7、13、14、横管11、12所构成。
所述活动关节9、10一端为斜面和圆弧面、旋转关节8两端分别为斜面和圆弧面,活动关节9、10和旋转关节8的圆弧面都是以轴13、14为圆心分别同轴连接,活动关节9、10可绕轴13、14旋转并分别与旋转关节8两端的斜面、圆弧面相吻合,旋转关节8与轴13、14连接,活动关节9、10另一端分别与横管11、12连接。
所述上盖2与底座15靠螺栓3、4、5、6连接,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放置旋转关节8,使旋转关节8旋转或固定。
所述上盖2留有两个缺口,使活动关节9、10绕轴13、14旋转时,其斜面的尖端可以通过。
所述锁紧装置1靠轴7与螺栓5、6连接,并且轴7处于锁紧装置1的偏心位置,使得锁紧装置绕轴7向下旋转时可压紧上盖2。
在初始状态下,人使用折叠车把完毕后,首先向上旋起锁紧装置1,增大上盖2和底座15之间的空隙;两手分别握在横管11、12端部,向前或向后旋转,即带动两根横管11、12、两组活动关节9、10、旋转关节8一起旋转,使得两组活动关节9、10的斜面向下,与之相吻合的旋转关节8两侧的斜面向上;然后手继续握着横管11、12两端,向下施力,使得两组活动关节9、10与与之连接的两根横管11、12同时绕轴13、14旋转,斜面的尖端通过上盖2留有的缺口16、17;最后向下旋转锁紧装置1,固定旋转关节8不再转动,即完成了此发明的折叠动作;上述连续动作的逆向动作即为此发明的开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航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