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式化粪池现场快速清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14661.8 | 申请日: | 201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普天庆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化粪池 现场 快速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粪池清理设备,具体指车载式化粪池清理装置,本装置可现场对化粪池进行快速高效地清理,属于化粪池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小区内污水管道排入城市化粪池的固液混合物成分比较复杂,既有粪水、粪便等正常排泄物,也有各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包括泥沙、头发、避孕套、卫生巾、塑料袋等各种不可分解的异形杂物。化粪池的作用就是通过沉淀、厌氧发酵等各种程序对池内固液混合物进行分解和分离,将包括粪渣在内的各种不溶于水的杂质进行分离和留存,再将黑水状态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因此,需要定期对化粪池的粪渣和杂物进行清理,以保障其环保功效和有效容积。
现有的城市化粪池清理设备只有吸粪车和吸污车,这两种车辆本身不能进行粪水处理,仅作为运输工具使用而已,用于将化粪池的所有固液全部吸装,然后运输到专门的处理场地。由于要将化粪池中所有的东西都运走,运输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液态水,因此运输量非常大,使运输次数相应增加,运输车辆投入大。另外,由于要建立配套的粪便处理厂,所以处理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方便、快速、灵活、成本低的车载式化粪池现场快速清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车载式化粪池现场快速清理装置,它包括车体,车体具有载物平台,在载物平台上设有闭合的箱体,在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出真空仓和过滤处理室,真空仓与过滤处理室内的真空泵连接,由真空泵将真空仓抽成真空,在真空仓内设有格栅机,格栅机将真空仓分隔为粪水待处理区和初滤区,粪水待处理区设有用于从化粪池进料的进料管;
在初滤区内位于格栅机固体物落料口下方设有接渣漏斗,接渣漏斗连接液压排渣系统,在箱体上设有液压排渣系统排渣口;
在初滤区内设有排污泵,在过滤处理室内位于隔板上端设有上水槽,排污泵通过排污管连接上水槽进水口;在过滤处理室内设有若干斜坡过滤器,上水槽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各斜坡过滤器;在过滤处理室内位于隔板下端设有下水槽,斜坡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下水槽,在过滤处理室内设有排水泵,排水泵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下水槽出水口连接,排水泵出水口通过管道引出箱体。
所述隔板沿车身方向设置,从而将真空仓和过滤处理室分设在车体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通过转销与V字形的转臂一端活动连接,转臂另一端连接有液位浮球,液位浮球与进料管出口对应。
所述液压排渣系统为液压缸,液压缸一端设有推杆,另一端通过转销设有可转动的缸盖,转销上设有回复力使缸盖将缸口盖住的回位扭簧,液压缸内推杆和缸盖之间形成储渣腔,所述接渣漏斗下端与储渣腔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清理装置安装在车上,可随车辆快速移动,能够迅速抵达并对需要处理的化粪池进行现场清理,机动灵活。
2、化粪池并不是经常需要清理,故若干个化粪池可以共用一台本装置,由装置对这些化粪池轮流进行清理,设备投入数量少。
3、本装置是在现场进行清理,不需要把液态粪水运走,仅仅把滤出的固体物运走即可,因此大大降低了运输量,从而降低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4、采用本装置现场清理后,就不需要建立专门的粪便处理厂,基础投入减少,使化粪池整体处理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隔板;3-真空仓;4-过滤处理室;5-真空泵;6-格栅机;7-粪水待处理区;8-初滤区;9-进料管;10-接渣漏斗;11-液压排渣系统;12-排污泵;13-上水槽;14-排污管;15-斜坡过滤器;16-下水槽;17-管道;18-排水泵;19-转臂;20-液位浮球;21-出液管;22-粪渣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普天庆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普天庆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6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