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05222.0 申请日: 2010-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2071662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陈云峰;张彦辉;李祥;阚乃喜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美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B3/00 分类号: E02B3/00;E02B3/04;E02B3/06;E02B7/06;A01G1/00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006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湖滨 基质 水文 生物 一体化 生态 修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湖库的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具体涉及易崩塌岸线生态退化后的生态重建。

背景技术

湖滨带是入湖面源重要的拦蓄和消纳场所,也是特殊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湖泊重要的基因库和种子库。因此,湖滨带生态修复一直是湖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湖滨带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栽花种草或放虫养鱼,健康的湖滨生态系统不仅包括食物链的各级生物群落,还必须提供其适于生存的基质、水文、温度、光照等外部物理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地质原因造成的崩岸湖滨带而言,植被恢复面临基质缺失和水力剪切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易崩塌的边坡泥土在风浪淘蚀下难以在湖滨滞留,造成近岸带多为硬底湖床,基质条件不难满足水生植物恢复生长的要求;其次,由于缺乏植被的有效防护,造成水力冲刷对湖岸冲刷加剧,水生植株在恢复生长期易受到水力剪切的损害。

因此,要实施湖滨带、包括崩岸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必须统筹应对水生植被消失、湖岸地质失稳以及水力冲刷加剧等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三方面问题,简单地栽种护岸植物将难以存活,必须同期解决湖岸基质修复和湖滨水文修复两方面的问题,生态修复才能得以见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实际也是一种一种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通过扭转湖滨带的退化方向,充分借助自然的力量,最终回复到其原生态的状态。应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痕迹,关键是提供一个拐点,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逆向恢复。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1)、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

(2)、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

(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选择在春季进行;

(4)、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沿岸线在湖库内堆成一道或多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证植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蚀。

所述的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消浪土坝为两条,通过以下方法堆成:挖泥船在湖库内沿岸线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随着挖泥船沿岸线掘进,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两条消浪土坝。

所述的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

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在基质修复和水文修复的基础上再实施生物修复。首先,使用挖泥船沿岸线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随着挖泥船沿岸线掘进,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两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证植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蚀;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随着挺水植物的发芽生长,两条消浪土坝在风浪的侵蚀下,泥土逐渐向挖泥船掘进后留下的航道内回流,土坝高度逐渐降低,同时随着丰水期的到来,外湖水位逐渐上升;当挺水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初步长成,植株已具备了一定抵御风浪的能力;当外湖水位超过消浪土坝,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与外湖区连为一片,植株在风浪的刺激下,根茎进一步发育粗壮;当丰水期结束、外湖水位回落时,消浪土坝在风浪侵蚀下基本消失,水位线上下已基本被水生植物覆盖,形成有效植被防护;随后几年中,恢复后的挺水植被群落继续向水向和陆向蔓延生长,形成覆盖面积更大、根系缠绕纠结更紧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岸线植被护岸体系。

本发明的特点一是整合基质修复、水文修复与生物修复,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方法;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湖滨带的原生态结构和景观,而不是开发创造新的人工景观;三是过程生态化,适合大规模工程化实施,即在生态修复的前期通过有限的工程引导措施,扭转湖滨生态系统的退化方向,后期则是主要依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后自身日益增强的自组织能力,完成其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再现。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施工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选择大型湖泊的400m崩岸湖滨带5,该处边坡崩塌严重,岸线每年后退1~3m。在2月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1进行掘进式作业,构建了两条相距6m、高出水面1~1.5m的消浪土坝2,消浪土坝2外侧有水面4,其中靠近岸线的土坝内侧浅水区域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纵深30~40m,保证水深10~30mm;3~4月在附近水塘采集本地芦苇根茎,其地上茎保留300~500mm,地下茎保持完整且开始发芽;4月底前按照6株/m2的密度,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完成所采集芦苇根茎的种植;至5月底,芦苇发芽率达到90%以上,对未发芽芦苇进行移出补种;至6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m以上;至7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5m左右,消浪土坝在风浪的冲刷下开始出现局部缺口;至8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8m左右,风浪冲刷加之外湖水位上涨,消浪土坝基本消失,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与外湖连成一片;至9月底,芦苇植株达到2.0m左右,未发现有植株倒伏获死亡;至11月底,芦苇开花率达到60%以上。至此,岸线得到了有效的植被防护,未出现崩岸和后退现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美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美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5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