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水管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96427.2 | 申请日: | 201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青;张文霖;郝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马林中 |
| 地址: | 6112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管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水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耐氧化、耐酸碱、阻氧、抗菌的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给水管材以及该管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管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品种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用作输送流体的塑料管材主要原料集中在PP、PVC、PB及PE等材料上。其中聚乙烯(PE)管材与PVC相比具有韧性好、密度低、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与PP-R管相比,具有耐温性好,可挠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给排水、燃气管等领域,并在该领域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大,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但是PE管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耐老化程度不够、在70℃以上耐酸碱性能大大降低、阻氧性能较差以及容易滋生细菌。这些缺点对PE管材在给排水、燃气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社会对PE管材的高质量、高性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发明就是通过对PE的改性来提高PE管材的耐老化、耐酸碱、阻氧、抗菌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聚乙烯管材存在的不耐老化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耐老化、耐酸碱、阻氧及抗菌复合聚乙烯给水管材。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给水管材,包含至少一层聚乙烯层与一层聚乙烯衍生物层紧密结合而成,聚乙烯衍生物层为管材的内层。
其中聚乙烯层可以为一层、两层和多层,优选方案为两层。
当聚乙烯层为一层时,聚乙烯层由以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光稳定剂1至4份、抗氧剂0.05至1份、阻氧剂0.5至4份、耐酸碱剂5至12份、紫外线吸收剂0.1至0.2份、着色剂1.5至2.5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衍生物层由以重量计的PERT专用树脂100份、光亮剂1至4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抗菌剂2至10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
当聚乙烯层为两层时,由管材外到内的外层聚乙烯层和内层聚乙烯层,其中外层聚乙烯层由以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光稳定剂1至4份、抗氧剂0.05至1份、阻氧剂0.5至4份、耐酸碱剂5至12份、紫外线吸收剂0.1至0.2份、着色剂1.5至2.5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内层聚乙烯层由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增强剂8至12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衍生物层由以重量计的PERT专用树脂100份、光亮剂1至4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抗菌剂2至10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
当聚乙烯层为三层时,包括由管材外到内的外层聚乙烯层、中层聚乙烯层和内层聚乙烯层,其中外层聚乙烯层由以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光稳定剂1至4份、抗氧剂0.05至1份、阻氧剂0.5至4份、耐酸碱剂5至12份、紫外线吸收剂0.1至0.2份、着色剂1.5至2.5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中层聚乙烯层由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增强剂8至12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内层聚乙烯层由重量计的改性后的PE树脂100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所述的聚乙烯衍生物层由以重量计的PERT专用树脂100份、光亮剂1至4份、增强增韧剂2至10份、增容剂0.1至0.3份、偶联剂0.1至0.3份、抗菌剂2至10份混合均匀挤压制成。
其中,聚乙烯(PE)树脂可为PE100级、PE80级及PE63级树脂中的一种。
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紫外线吸收剂可为苯并三唑类或者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着色剂为热塑性塑料通用色母料或者炭黑。
抗氧剂为受阻酚型抗氧剂与硫脂型辅助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增容剂为接枝或嵌段共聚物。
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阻氧剂为PVOH、EVOH、PEN、聚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耐酸碱剂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或者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增强增韧剂为改性无机纳米刚性粒子。
增强剂为微纤维。
光亮剂为合成蜡。
抗菌剂为纳米金属粒子或金属氧化物抗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