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82854.5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彬;刘中海;张红雷;唐红建;关刚;张永龙;王明杰;王军红;尹建平;魏磊;郭素梅;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11/06 | 分类号: | C08J11/06;C08L27/06;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离心 水中 pvc 颗粒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颗粒回收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釜内液相发生聚合反应生成PVC树脂,生产的PVC树脂经过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固相滤饼含水22%左右,去后续干燥,干燥末端有旋风气固分离装置,固相去成品包装工序,气相经引风机出口排入大气中,其中夹带了少量PVC粉尘;离心机滤液悬浮物含量(SS)小于200ppm。
在国内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离心机和洗涤塔产生的废水都是直接进入沉降池进行沉淀,经过沉淀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装置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从而达到回用目的,沉降池中沉淀的PVC颗粒每年都要组织人力进行多次清理,经过沉淀后废水中悬浮物含量依然较高,增加了后续生化处理工序的负担,并且残留的PVC颗粒难以降解,沉淀在生化装置的水解池的填料表面,影响生化处理的效果。
此外,沉降池占地面积较大,且回收PVC颗粒效率较低,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已有技术中PVC颗粒回收率较低的难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对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进行有效回收,并且大大减轻废水生化处理工序负担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的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离心机、引风机出口洗涤塔、斜板快沉槽、气动连续式砂滤器、放流池、生化处理装置;聚氯乙烯生产工序中,离心机产生的大部分废水直接进入斜板快沉槽和气动连续式砂滤器,少部分返回洗涤塔代替一次水作为洗涤用水,用于对引风机出口废气中的PVC颗粒进行捕获,洗涤后的废水同样进入斜板快沉槽和气动连续式砂滤器,废水先经过斜板快沉槽进行沉淀,然后经过气动连续式砂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收集到放流池,然后用泵输送到生化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所述的一种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的方法,经过处理后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率大大提高,达95%以上。
所述的一种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的方法,经过处理后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悬浮物含量(SS)可从200ppm降至10ppm以下。
本发明通过在氯碱行业聚合工序中首次使用先进的斜板快沉槽和气动连续式砂滤器进行离心废水处理,不仅使得PVC颗粒回收率明显提高,而且使废水中悬浮物含量大大降低,减轻了废水后续生化处理工序的负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PVC颗粒回收工艺中,特别是聚氯乙烯离心废水中PVC颗粒回收方法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图1中:1为离心机、2为引风机出口洗涤塔、3为斜板式快沉槽、4为气动连续式砂滤器、5为放流池、6为生化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包括依次相连的离心机1、引风机出口洗涤塔2、斜板式快沉槽3、气动连续式砂滤器4、放流池5、生化处理装置6;聚氯乙烯生产工序中,离心机产生的大部分废水直接进入斜板快沉槽和气动连续式砂滤器,少部分返回洗涤塔代替一次水作为洗涤用水,用于对引风机出口废气中的PVC颗粒进行捕获,洗涤后的废水同样进入斜板快沉槽和气动连续式砂滤器,废水先经过斜板快沉槽进行沉淀,然后经过气动连续式砂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收集到放流池,然后用泵输送到生化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另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当进水悬浮物含量(SS)小于100ppm时,出水悬浮物含量(SS)可降至5ppm以下。
另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停机反洗,可连续过滤、连续反洗。
另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设备使用先进的DCS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