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旋式立交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76425.7 | 申请日: | 201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铭钧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蔡大盛 |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盘旋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城市十字型交通路口的盘旋式立交桥。
城市十字型交通路口,因车流量大,过路行人多,为避免发生交通堵塞和重大交通事故,一些城市的大型交通主干道上均设有立交桥。当前各城市现有立交桥存在二个较突出的矛盾,一是不属于完全互通型,主干道与次干道车流无法进行左转择道,二是有左转择道功能的立交桥大多是采取蓿苜叶式立交桥原理,其左转弯择道步骤是先靠右行越过横向街面然后再采取右旋的方式与横向路面进行对接汇流,因而,在一定的距离内出现合流与分流的现象,这样既影响了通行效率,还带来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在城市立交桥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盘旋式立交桥方案,以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在划分的通行区内,经桥下地面通行,机动车辆则通过立交桥在各自的行车路线上完成无交叉的快速通行,最大限度的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方便、快捷的通行,做到安全与效率同步提高,并达到人车分流的目地。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出包括有直行车道、右转匝道、左转匝道、马鞍形坡道、立柱和斜引桥的盘旋式立交桥,它的特点是:①在十字型城市交通路口的地面主干道上通过多根立柱支撑有第一层的平直型桥面,在十字型城市交通路口的地面次干道上通过多根立柱支撑有第二层的马鞍形坡道桥面,第一层桥面高出地面2.5-3米,第二层桥面高出第一层桥面3-3.5米;在每个路口均设有斜引桥,每个斜引桥上各设有6-7条车道,在第二层桥面的内环与第一层桥面之间设有4条用于左行的匝道;②所述斜引桥是四个端点的坡道,其上设有右上行、右下行、直上行、两条直下行、左下行、直、左混用上行共7条车道,或设有右上行、右下行、直上行、直下行、左下行、直、左混用上行共6条车道;③在十字型城市交通路口的地面主、次干道下方均设有向下凹的凹型人行道,桥面下的地面设有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自由通行的专属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①由于本发明设有不交叉的6-7条车道,使各种车辆都能按自己需要的方向行驶,特别是左行的车辆,无需绕行或变换车道,而是象普通路面车流秩序一样行进,因此能提高交通路口的车流速度,可避免因等红绿灯而浪费等车的时间,与能源;②因本发明在主、次干道口的斜引桥下设计有凹型人行道,且桥底的地面为人行自由通道,彻底解决了人、车争路的现象 ,有利于行人安全通行并可获得遮阳避雨的效果,也有利于车辆的顺利通行,避免堵车和发生交通事故 ;③由于本发明的辅道即斜引桥的标高为正2米、负1米,外延波道可控制在30-40米以内,因此它施工难度小,造价相对较小,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平面图。
图中:A为直行车道;B为左行车道, C为右行车道;A、B为直行与左行混用车道,箭头向上为上行方向,箭头向下为下行方向,箭头为弧形表示左行方向,一、二、三,四分别为城市十字型路口的四个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铭钧,未经张铭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抗辐射的纳米陶瓷改性涤纶平牵丝
- 下一篇:桶盖开启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