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8065.X 申请日: 2010-08-10
公开(公告)号: CN102369906A 公开(公告)日: 2012-03-14
发明(设计)人: 姚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 姚莉莉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代理人: 唐迅
地址: 313200 浙江省湖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态型 稻田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种植和鳖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

背景技术

鳖又叫团针或甲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甲壳和血液是制药的原料,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鳖躯体呈椭圆形;雄体长而薄,雌体圆而厚。它喜在清静的河溪、山涧、池塘等泥沙较多的环境中栖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鱼、虾、螺、蚬等,植物性饵料为辅,如玉米、麸皮、地瓜叶等,稚鳖的饵料以蚯蚓为佳。鳖有冬眠习性,水温低于12℃时潜入泥沙冬眠,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钻出泥沙活动。

目前养鳖方法主要有外塘自然放养和温室快速养鳖。外塘自然放养的优点是鳖的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高,但缺点是周期较长,产生效益低。温室养鳖的优点是周期短,出产快速,其缺点是鳖的营养价值低,肉质口感不好,出售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稻田改造,水产农户结合当地资源,摸索出一种既生态又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种养殖方法成为主流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鳖、稻的有机培育,有效提高了鳖、稻品质,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可普遍适用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稻田养鳖的规模生产的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包括稻田选择与准备、鳖苗放养、饲养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见鳖病的防治,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1)稻田选择与准备:应注意地势要低洼些,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稻田开挖鳖沟,鳖沟上宽3米,底宽、深1.5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为宜;田中央建造一处沙滩,长5米,宽1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

(2)鳖苗的投放及饲养:一般情况,放养2龄以上的鳖,每亩500只~800只为宜;如果准备繁殖仔鳖,则每亩可加放50只~60只5龄亲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养鳖稻田可放养少量大规格鲢鱼种,以净化水质;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位、定量;每天投喂量为其体重的8%~12%,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

(3)日常管理:适当控制水位,一般水深应掌握在15厘米~20厘米之间;稻田管理中应经常注意防逃防害,还要注意防盗、防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养鳖稻田不要施用农药;

(4)常见鳖病的防治:如红脖子病、腐皮病、白斑病、累枝虫病,以及对上述几种鳖病的具体防治办法。

本发明以基本水田为基础,结合鳖的生存环境加以改造,种植一季水稻,同时套养一定数量的甲鱼,在基本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又能提高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该技术方案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步骤:稻田选择与改造,合理掌握鳖苗放养量,科学饲养,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常见鳖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稻田养鳖、稻鳖共生的方式,一方面,稻田为鳖的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鳖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类的排泄物和食物碎屑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长的同时起到了净化稻田的作用,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整体过程中不投放化学药物和肥料,从而实现了鳖、稻的有机培育,有效提高了鳖、稻品质,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水田剖面示意图。

图2为水田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包括稻田选择与准备、鳖苗放养、饲养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见鳖病的防治,具体步骤如下:

一、稻田选择与准备

1.稻田选择

养鳖稻田应便于看护,如房前屋后等离住处较近的田块。同时应注意地势要低洼些,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

2.设置防逃设施

鳖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特性,因此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重要环节。应在选好的稻田周围用砖块、水泥板、木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55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沿,内伸15-20厘米(见说明书附图1-①),围墙和压沿内壁应涂抹光滑,并搞好进排水口和防逃设施。

3.稻田改造

在建好防逃墙和进排水口后,应在稻田内开挖鳖沟,也可用田边的条沟代替。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一般鳖沟上宽2.5-3.5米,底宽、深1.2-1.8米(见说明书附图1-②),实际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5-25%左右。田中央可根据面积大小建造一处或者多处沙滩,以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所用,一般为南北向,长4-6米,宽1-1.5米,高出正常水位0.6-0.8米(见说明书附图1-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莉莉,未经姚莉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80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