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26017.0 | 申请日: | 201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野村昌司;白石有贵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转子磁铁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无刷电机用于OA设备的主电机或送风机等。
这种无刷电机要求严酷环境下的可靠性。例如,如果是OA设备的主电机,则要求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因此,这种无刷电机要求耐受冷热冲击试验(热冲击试验)。并且,这种无刷电机针对耐负载、耐冲击性要求高可靠性。为了达成这些特性,优选使用大直径的轴承。进一步,当对无刷电机施加外力时,需要对各部件进行牢固地紧固,以免各部件脱落。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各部件的紧固中,与粘接相比,考虑优选利用铆接或螺丝等结构性的方法进行固定。
另一方面,随着搭载有无刷电机的装置的小型化,要求无刷电机自身小型化。
作为规定无刷电机的外径的要素,存在转子轮毂(rotor hub)的径向长度、转子磁铁的径向长度、定子铁心的齿的径向长度、定子铁心的铁心轭铁部(core back)的径向长度、壳体的径向长度、以及轴承的外径的大小。此处,如果想要缩短转子轮毂的径向长度、转子磁铁的径向长度以及定子铁心的齿的径向长度从而实现无刷电机的小径化,则无刷电机的磁特性下降。
发明内容
对于基于本发明的作为示例的无刷电机,该无刷电机具有:轴,该轴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且相对于旋转中心轴上下延伸;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轮毂,该转子轮毂与轴连结,且形成为朝下开口的杯形状;转子磁铁,该转子磁铁被保持于转子轮毂的径向内侧;定子,该定子位于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并与转子磁铁隔开间隙对置;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在外侧保持定子的圆筒部,定子由环状的铁心轭铁部、从铁心轭铁部的外周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以及将导电线卷绕于各齿而成的线圈构成,圆筒部在其外周具有抵接部以及位于比抵接部更靠上侧的位置的防脱部,铁心轭铁部具有小径孔形成部分和位于比小径孔形成部分更靠上侧的位置的大径孔形成部分,圆筒部配置在铁心轭铁部的径向内侧,铁心轭铁部的下表面与抵接部接触,小径孔形成部分的上表面与防脱部接触,由此定子被夹持于圆筒部,轴承部件配置在大径孔形成部分的内侧,轴承部件位于比防脱部更靠上侧的位置。
并且,对于基于本发明的其他的作为示例的无刷电机,该无刷电机具有:轴,该轴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且相对于旋转中心轴上下延伸;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轮毂,该转子轮毂与轴连结,且形成为朝下开口的杯形状;转子磁铁,该转子磁铁被保持于转子轮毂的径向内侧;定子,该定子位于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并与转子磁铁隔开间隙对置;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在上侧保持上述定子的圆筒部,定子由环状的铁心轭铁部、从铁心轭铁部的外周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以及将导电线卷绕于各齿而成的线圈构成,圆筒部在其上表面具有抵接部以及从抵接部朝轴向下侧凹陷的孔,铁心轭铁部具有小径孔形成部分和位于比小径孔形成部分更靠上侧的位置的大径孔形成部分,小径孔形成部分具有沿轴向插通的孔、或者通过在径向外侧对小径孔形成部分的内周面进行切口而成的螺丝插通部,在螺丝插通部和孔中插入有螺丝,该螺丝具有螺丝部和直径比该螺丝部大的防脱部,铁心轭铁部的下表面与抵接部接触,小径孔形成部分的上表面与防脱部接触,由此夹持定子,轴承部件位于比防脱部更靠上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示例的无刷电机,不会使磁特性下降,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轴承,能够结构性地对壳体和定子进行紧固,并且能够使无刷电机小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刷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无刷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中的无刷电机的圆筒部附近放大后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2中的无刷电机的定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对图2中的无刷电机的球轴承施加的预载荷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刷电机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刷电机的定子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无刷电机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显示图像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等离子显示器
- 下一篇:电池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