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占空比调节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13787.1 | 申请日: | 201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7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召雷;武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3/017 | 分类号: | H03K3/0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系统,尤指一种高速时钟信号的占空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占空比调节电路对于高速时钟信号的传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占空比调节电路一般采用调节信号传输的翻转阈值的方式实现,通过提高或降低翻转阈值改变高低电平的脉冲宽度,从而实现占空比的调节。
但是传统的占空比调节电路结构较复杂,需要外围电路提供偏置,从而使时钟通路的电路较复杂,且在集成电路中,为版图布局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速时钟信号的占空比调节系统。
一种占空比调节系统,包括一检测电路、一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时钟信号调节电路及一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时钟信号调节电路,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调节电路输出的一第一输出信号的占空比及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调节电路输出的一第二输出信号的占空比,并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及一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互为一对差分时钟信号,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与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调节所述差分时钟信号的上升沿。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占空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无需外围电路来提供偏置,可独立使用于时钟通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占空比调节系统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占空比调节系统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检测电路、一连接该检测电路的第一时钟信号调节电路及一连接该检测电路的第二时钟信号调节电路。
该检测电路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MP1、一第二场效应管MN1、一第三场效应管MP2、一第四场效应管MN2、一第五场效应管MP3、一第六场效应管MN3、一第一电容C1及一第二电容C2。
该第一时钟信号调节电路包括一第七场效应管MP4、一第八场效应管MN4、一第九场效应管MP5、一第十场效应管MN5、一第十一场效应管MP6及一第十二场效应管MN6。
该第二时钟信号调节电路包括一第十三场效应管MP7、一第十四场效应管MN7、一第十五场效应管MP8、一第十六场效应管MN8、一第十七场效应管MP9及一第十八场效应管MN9。
该占空比调节系统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该第一场效应管MP1的源极与该第三场效应管MP2的源极共同连接该第五场效应管MP3的漏极,该第五场效应管MP3的源极连接一电源端VDD,该第一场效应管MP1的栅极与该第二场效应管MN1的栅极相连,并共同连接该第一时钟信号调节电路的一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LK_OUTP。该第二场效应管MN1的源极与该第四场效应管MN2的源极共同连接该第六场效应管MN3的漏极,该第六场效应管MN3的源极连接一接地端VSS,该第三场效应管MP2的栅极与该第四场效应管MN2的栅极相连,并共同连接该第二时钟信号调节电路的一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LK_OUTN。该第五场效应管MP3的栅极、该第一场效应管MP1的漏极、该第二场效应管MN1的漏极及该第六场效应管MN3的栅极共同连接一第一电压端VCONN,该第三场效应管MP2的漏极与该第四场效应管MN2的漏极共同连接一第二电压端VCONP。该第一场效应管MP1、该第三场效应管MP2及该第五场效应管MP3的衬底均连接电源端VDD,该第二场效应管MN1、该第四场效应管MN2及该第六场效应管MN3的衬底均连接接地端VSS。该第一电压端VCONN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接地端VSS,该第二电压端VCONP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接地端VSS。
该第七场效应管MP4的栅极与该第八场效应管MN4的栅极共同连接一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_INN,该第七场效应管MP4的源极连接该第九场效应管MP5的漏极,该第九场效应管MP5的栅极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P6的栅极及漏极共同连接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N6的漏极,该第九场效应管MP5的源极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P6的源极共同连接电源端VDD,该第七场效应管MP4、该第九场效应管MP5及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P6的衬底共同连接电源端VDD。该第七场效应管MP4的漏极与该第八场效应管MN4的漏极共同连接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LK_OUTP,该第八场效应管MN4的源极连接该第十场效应管MN5的漏极,该第十场效应管MN5的栅极连接电源端VDD,其源极与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N6的源极共同连接接地端VSS,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N6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压端VCONP,该第八场效应管MN4、该第十场效应管MN5及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N6的衬底共同连接接地端VS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3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