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UDP打洞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10299.5 | 申请日: | 201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旸;王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5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udp 打洞 方法 | ||
1.一种实现UDP打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客户端和通信对端分别获取自身对应的公网IP地址;
B、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发起会话,以告知通信对端该客户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同时获取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
C、客户端和通信对端根据双方对应的公网IP地址进行UDP打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包括:
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请求;收到所述打洞请求后,该通信对端向该客户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返回一个打洞响应;收到来自通信对端的打洞响应后,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确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确认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该通信对端是否需要向该客户端打洞,如果需要,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确认,否则,结束流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洞请求为一个打洞协议报文,该协议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域、协议标识域、事务标识域、协议类型域和保留域;
所述协议版本域表示生成打洞请求报文时所使用的打洞协议的版本;
所述协议标识域表示打洞请求报文使用的是哪一种协议,这里为打洞协议;
所述事务标识域表示是哪一个打洞请求报文;
所述协议类型域表示是打洞协议中哪一种报文,这里为打洞请求报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洞响应为一个打洞协议报文,该协议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域、协议标识域、事务标识域、协议类型域和回复标识域;
所述协议版本域表示生成打洞响应报文时所使用的打洞协议的版本;
所述协议标识域表示打洞响应报文使用的是哪一种协议,这里为打洞协议;
所述事务标识域表示是哪一个打洞响应报文;
所述协议类型域表示是打洞协议中哪一种报文,这里为打洞响应报文;
所述回复标识域表示是否需要回复,该域中默认值为需要回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洞确认为一个打洞协议报文,该协议报文包括:协议版本域、协议标识域、事务标识域、协议类型域和保留域;
所述协议版本域表示生成打洞确认报文时所使用的打洞协议的版本;
所述协议标识域表示打洞确认报文使用的是哪一种协议,这里为打洞协议;
所述事务标识域表示是哪一个打洞确认报文;
所述协议类型域表示是打洞协议中哪一种报文,这里为打洞确认报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包括:
C1、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请求;
C2、收到所述打洞请求后,该通信对端向该客户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返回一个打洞响应;
C3、客户端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收到来自通信对端的打洞响应,如果收到,则表示客户端到通信对端的打洞成功,进入步骤C4,否则,将规定时间加倍,重传次数加1后,返回步骤C1;如果在规定的重传次数内,仍未收到来自通信对端的打洞响应,则判断超时,客户端到通信对端的打洞失败;
C4、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发送一个打洞确认;
C5、通信对端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打洞确认,如果收到,则表示通信对端到客户端的打洞成功,否则,将规定时间加倍,重传次数加1后,返回步骤C2;如果在规定的重传次数内,仍未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打洞确认,则判断超时,通信对端到客户端的打洞失败。
8.如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规定时间为100毫秒,重传次数为4次,初始重传次数设置为0。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
B1、客户端向通信对端发起一个公网IP地址获取请求,该请求中携带该客户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信息;
B2、收到所述公网IP地址获取请求后,该通信对端向该客户端返回一个公网IP地址获取响应;
B3、收到所述公网IP地址获取响应后,该客户端从所述公网IP地址获取响应中获得该通信对端对应的公网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洞协议为一种控制协议;所述打洞协议报文长度为14字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2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