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91042.X | 申请日: | 201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44 | 分类号: | H01L29/744;H01L29/08;H01L21/3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np 沟槽 复合 隔离 rc gct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其特征在于:整个器件以n-区为衬底,以器件上方隔离沟槽的中心线为轴、器件下方p+透明阳极区和n+阴极区Ⅰ边界为轴纵向将器件区分为A-GCT部分和PIN二极管部分,
所述A-GCT部分的结构是,n-区向上依次设置有波状p基区和p+基区;该p+基区中间段上表面,与波状p基区的波峰对应位置设置有A-GCT的n+阴极区,该n+阴极区上表面是阴极铝电极K;该n+阴极区两侧的p+基区上表面各设置有门极铝电极G;n-区向下设置有n缓冲层,n缓冲层的下方为A-GCT部分的p+透明阳极区;
所述的PIN二极管部分结构是,n-区向上依次设置有p基区和p+基区,p+基区上表面设置有阴极铝电极K;n-区向下设置有n缓冲层,n缓冲层的下方并排设置有PIN二极管n+阴极区Ⅰ、p+短路区和PIN二极管n+阴极区Ⅱ,PIN二极管n+阴极区Ⅰ和PIN二极管n+阴极区Ⅱ的厚度大于中间的p+短路区,PIN二极管n+阴极区Ⅰ与A-GCT的p+透明阳极区邻接,PIN二极管n+阴极区Ⅰ、p+短路区和PIN二极管n+阴极区Ⅱ的下方均与A-GCT部分的p+透明阳极区的下方设置有共同的阳极铝电极A;
所述隔离沟槽伸入p基区,与p基区的一个波峰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GCT部分的n+阴极区宽度为200±20mm、p+基区的深度为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IN二极管部分的p+短路区宽度与其阴极区宽度之比为0.25-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np隔离区的宽度为200±20mm,沟槽隔离区的宽度为250±20mm,沟槽隔离区的深度为30±5mm。
5.一种pnp-沟槽复合隔离RC-GCT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步骤1、选用原始的高阻区熔中照硅单晶作为n-区;
步骤2、硅片清洗后腐蚀减薄,利用三氯氧磷源两步扩散实现n-区的上下表面的n区,并磨去n-区上表面的n区;
步骤3、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替氧化形成掩蔽膜,在磨去n区的n-区上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硼扩散窗口;然后利用饱和的三氧化二硼源进行选择性硼扩散,形成p+基区,并去掉整个器件表面上的氧化层;
步骤4、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替氧化重新形成掩蔽膜,在p+基区上表面和n区下表面上同时光刻,形成磷扩散窗口,然后进行选择性的磷两步扩散,在p+基区上表面中段形成A-GCT的阴极n+扩散区、同时在p+基区隔离处形成掩蔽用n+扩散区;另外,同时在n区下表面上形成PIN二极管的两处n+阴极区,再去掉整个器件表面上的氧化层;
步骤5、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替氧化重新形成掩蔽膜,在上步得到的器件上表面光刻形成门极区和隔离区腐蚀窗口,然后利用腐蚀方法进行门极区和隔离区挖槽;并在上表面n+扩散区的掩蔽下进行大面积的铝扩散,在n-区中自然形成较深的波状p基区和pnp隔离区,再去掉整个器件表面上的氧化层;
步骤6、在上步得到的器件下表面甩稀释的B2O3源,进行大面积涂层扩散,形成A-GCT的p+透明阳极区和PIN二极管的p+短路区,与此同时,上表面的门极区也得以补扩,然后,去掉整个器件表面上的氧化层;
步骤7、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替氧化重新形成掩蔽膜,在上步得到的器件上表面光刻形成隔离区腐蚀窗口,然后进行二次腐蚀,形成pnp-沟槽复合隔离区,接着进行下一步光刻形成A-GCT门-阴极界的保护二氧化硅图形;
步骤8、对上步得到的器件下表面打毛,形成高复合中心;清洗后,对整个器件上、下表面分别蒸铝,并对上表面的铝膜进行反刻,经合金化后形成各个电极;
步骤9、对上步得到的器件上表面甩聚酰亚胺膜,光刻形成门极区和隔离区的保护图形,并进行亚胺化处理;然后进行磨角保护、表面钝化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0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蘸片法制作Ge/Si太阳能电池p-n结的方法
- 下一篇:影像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