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灯光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9249.5 | 申请日: | 2010-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红;石林荣;林砥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高泉生 |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光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上用以感知车内环境光线的若干第一环境光传感器;
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用于处理若干第一环境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光照度并计算出车内总照度数据的第一控制模块;该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若干第一环境光传感器信号连接;
用以驱动车内照明负载的第一照明负载驱动器,该第一照明负载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控制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光传感器为仅能感应380nm至770nm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的数字式环境光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环境光传感器的光照度En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En=RANGE*(DATA/216)
其中:RANGE为第一环境光传感器的照度测量范围,取值为1000、4000、16000或64000四个等级;
DATA为从第一环境光传感器读取的数值,最大值为2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总照度E由以下公式和条件计算而得:
E=(E1+E2+…+En)/N
式中N=n,E1、E2、…、En为每一个第一环境光传感器的光照度,
其计算条件为:在计算车内总的光照度E之前,先判断各个第一环境光传感器En的值,如果任意两个第一环境光传感器的En差值大于RANGE/32,则舍去再重新采样,如果小于RANGE/32,认为数据有效,则按公式(1)计算车内总的光照度E。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环境光传感器为两个,一个布置于车内前面板中控台上,另一个布置在车顶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灯光亮度手动调节模式与灯光自动调节模式之间的转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照明负载驱动器的输入端之间串接第一电位计,用以在灯光自动调节模式下设置车内照明负载亮度的系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电位计,所述第二电位计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在灯光亮度手动调节模式下控制和在自动调节模式下微调所述车内照明负载的亮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忆设置开关和存储器,所述记忆设置开关和存储器与所述控制装置中的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记忆设置开关包括2个记忆开关和一个设置开关,其中设置开关可以对车内照明负载灯光亮度进行设置,2个记忆开关分别记忆一个用户对车内照明负载灯光亮度的设置;所述存储器用以存储2个记忆开关所记忆的用户对车内照明负载灯光亮度的设置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灯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环境光传感器,位于控制装置内的第二控制模块,用以检测车辆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加速度的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用以驱动车外照明负载的第二照明负载驱动器;所述第二环境光传感器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处并朝向外侧,该第二环境光传感器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与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处理第二环境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光照度数据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车辆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加速度数据;所述第二照明负载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控制连接;所述第二环境光传感器为仅能感应380nm至770nm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的数字式环境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2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